- 中国国际秩序观的演进与性质2024-04-12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的国际秩序观是中国与世界互动影响的结果,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不断演进变化的,但其中的一些重要内涵,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平等、多元、包容等则具有传承性与延续性。这一秩序愿景与联合国宪章的原则与宗旨一脉相承、相得益彰,是对国际普遍认同的联合国秩序的遵循与实践。
- 从马克龙“出兵论”看其战略构想2024-04-12
黄境(Jade Wong) 观澜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马克龙的主要考虑是敲德震美,把握欧洲军事战略主导权。虽然在获得盟国充分理解和支持之前,马克龙并无贸然高调出兵的打算,但他提“出兵论”给我们敲响警钟,即当前的乌克兰局势已经让各方势力认为讨论“升级”有利可图,这是十分危险的。
- 通过合作性竞争推动国家关系向前发展2024-03-23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约瑟夫·奈(Joseph Nye)是哈佛大学特聘教授。他最近在接受《中美聚焦》主持人、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的采访时详细阐述了对未来中美关系的看法。
他表示,美国和中国已经在某些方面脱钩,如果全面脱钩,将对两国乃至世界经济产生毁灭性影响。尽管不信任持续存在,但仍有可能推动两国关系取得进展。他用"合作性竞争"一词表示如何同时合作与竞争,虽然这需要采取一些看似相互矛盾的行动,"但用这个术语表达,能让决策者更清晰地思考战略,而不是简单地认为非此即彼"。
- 讲好中国故事对进步至关重要2024-03-23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贾庆国教授现任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教授。2024年3月11日,中国两会结束后,贾教授接受了《中美聚焦》的采访。
我上次采访贾庆国教授是在疫情期间,当时我们和杰出的美国学者傅高义交流——他在采访后不久就离世了。通过今天的对话,我了解到开放性沟通背后的力量和价值。正如贾教授所说,开放性沟通可以在信任缺失的时候建立信任。
—周建成
- “理念之争”说辞暴露美国战略的狭隘2024-03-18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所谓的中美“理念之争”,表面上讲的是“理念”,背后其实是“利益”,反映了美国试图通过“理念之争”的说辞来掩盖其争夺现实利益、特别是国际秩序主导权的实质。
- 当“时代转折”遇上“百年变局”2024-03-12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虽然“百年变局”判断的格局是全球性的,而非像“时代转折”那样更多出于区域主义和本土主义,但不可否认的是,两者有相通之处。这些共同或相通的语言足以超越分歧绘出合作的底色。
- 保持理性有助于防止谣言伤害中美关系2024-03-09
翟翔(Zhai Xiang) 新华研究院研究员
两国人民应该运用逻辑来识别他们听到的究竟是事实还是观点,而不是滋生不必要的敌意。不必要的敌意可能会进一步影响到政府决策,甚至导致对彼此的政策误判。
- 2024年中美关系走势分析2024-02-26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致远智库于2024年1月30日举行2024国际形势讨论会,与会专家讨论了中美关系、巴以冲突及中东形势、俄乌战争及欧洲的走向、国际经济走势等热点话题。专家包括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倪峰研究员、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执行院长朱锋教授、中国驻新西兰、瑞典前大使陈明明、商务部研究院原院长霍建国先生、国际关系学院博导张敏谦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黄靖教授、致远智库主任王欣先生等。致远智库将专家关于美国及中美关系部分的发言综合归纳,内容未经发言专家审核,不代表专家个人意见。内容进行了编辑删减。
- 特朗普与拜登的再度较量对世界意味着什么?2024-02-20
莱斯利·文贾穆里(Leslie Vinjamuri) 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美国和美洲项目主任
特朗普政府推行的孤立主义政策曾严重动摇美国的多边主义承诺。2024 年特朗普重返美国大选再次引发了美国盟友和伙伴对世界前景的忧虑。本文对比了特朗普和拜登的外交政策及其对未来世界秩序的愿景,并分析了这些差异对世界政治的影响。
- 在慕安会感受欧洲温度2024-02-19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第60届慕尼黑安全会议当地时间16日在德国慕尼黑开幕,我也有幸第一次前往论坛,在现场观察这次会议。慕尼黑安全会议是具有重要全球影响的国际战略和安全政策年度论坛,其主题往往与欧洲或者欧美所面临的安全挑战相关,每年都能吸引众多政界、学界和战略界人士前往。今年为期3天的慕安会会议聚集了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700名代表,其中包括约50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
- 从“护栏”到“边界”:探求中美相处之道2024-02-01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护栏避免的是硬性碰撞、即时冲突,不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性,而边界是原则性的,既有行为边界,也有意识边界,是对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原则的具体化。应设定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边界,不再继续扩大限制范围,从而护住中美关系基本盘。
- 美国选举生态将如何影响中美关系2024-01-24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中美关系的复杂性与美国政治极化,这两大现象很可能会长期并存,并在一定条件下时不时地产生共振性影响。
-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演进与特点2024-01-10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拜登政府对华政策呈现七大特点,这种对华战略定位及政策为本已不稳定、不确定的世界增加了更多变数。
- 台湾2023:中美分歧与共识2024-01-08
李环(Li Hu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中美间围绕台湾问题的各说各话,实际上是中美关系的竞争面导致美国要利用“台湾牌”牵制中国。中国念兹在兹的是两岸必然走向统一,美国希望的是“和而不统”“分而不独”的维持现状。目标上的差异导致双方仍将在台湾问题上进行较长期的博弈。
- 旧金山峰会后中美关系的五大挑战2024-01-03
邵育群(Shao Yuqun)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中美旧金山峰会后,整个世界都松了一口气,大家的普遍观感是中美关系至少暂时不会再坏下去了。但中美关系在“止跌”后能否“企稳”,还面临着五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