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大国互动走向2021-02-23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关系存在结构性冲突,很难取得重大实质性改善,但两个大国也不得不寻求合作之道。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共处,也是为了给竞争划线。
- 特朗普的垮台为拜登修正对华政策扫清道路2021-01-30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特朗普政府四处点火,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他对中国的仇视。现在,乔·拜登有一大堆麻烦要解决,但本着常识进行谈判,这艘船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驶向正途。
为什么拜登应放弃特朗普失败的对华贸易战2021-01-29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石烁(Shi Shuo)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在读博士
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表示,在对即有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行全面评估,并与亚洲和欧洲的盟友进行协商之前,他不会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做出任何重大改变。但不必进行全面评估,也应知道该协议是行不通的。
改变中美科技竞争的宿命论2021-01-28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美科技竞争宿命论有可能让中美科技冷战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但由于存在某些变量,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科技竞争也许能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美国冲击国会事件与21世纪的中美大国之争2021-01-28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冲击国会事件反映出在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时代,美国中下阶层对被边缘化的不满。在新科技革命的门前,中美面临的是相同的考卷,谁能提供更有效的治理模式并推动新技术的发展,谁就将赢得大国竞争的话语权。
“调适”应是新时期中美关系关键词2021-01-2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美国战略界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面对中国的成功崛起,美国是否需要以及应该怎样主动进行调适。
为什么地方利益很重要2021-01-22
李成(Cheng Li)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赵修业(Xiuye Zhao) 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亚洲事务总监
在维护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方面,地方和地方政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一届政府可以通过主动接触和授权来获取积极的成果。
- 改变太平洋的潮汐2021-01-14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在这一集“太平洋对话”中,周柳建成(11月30日)采访了南京大学的朱峰教授和哈佛大学的罗伯特·罗斯教授。他向两位嘉宾提出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这种关系在拜登政府治下的可能情形。
- 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了2021-01-09
何伟文(He Weiwen)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在对华贸易战中蒙受了决定性损失。眼下,符合两国利益的做法是尽快恢复贸易投资合作,携手应对新冠疫情威胁,并落实巴黎气候协定。
中国与美国的零排放竞赛2021-01-07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如果到本世纪中叶,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能实现零排放,那么所有人都会从中受益。采取建设性的而非残酷竞争的战略,可以使两个国家更快地达到这一目标。
平衡中美恢复高层对话的效率与质量2021-01-06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迅速恢复高层对话对中美关系今后几年的发展具有开局引领作用,其间既要有只争朝夕的效率意识,也要有确保对话质量的战略定力。
拜登会继承奥巴马的南海政策吗?2021-01-06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在整个美国奉行对华示强的总基调下,为维持在南海地区的存在及高压态势,奥巴马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及策略可能成为拜登南海政策的选项之一。
拜登与北京2021-01-0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即将上任的拜登政府完全有动机修复与中国的关系,但比特朗普的行动或公众舆论更大的障碍,也许是拜登自己在竞选期间的言论。
拜登政府外交战略前瞻2020-12-31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拜登政府将继续寻求保持与强化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从手段上说将重塑道德权威,重定外交原则,重振同盟关系,重回多边主义,同时继续完善印太地区布局。
美中教育交流中的无谓对抗2020-12-31
梅尔•格托夫(Mel Gurtov) 《亚洲观察》杂志高级编辑
整个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中教育交流政策变得日益狭隘并满怀敌意。虽然一定程度的猜疑情绪可以理解,但对在全球经济政治领域保持竞争力而言,公开交流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