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的新计划2020-10-03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从“中国制造2025”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的务实或战略性政策及项目常常被世界曲解为不光明正大,或具有破坏力。对中国新的五年规划也同样如此。
中国不寻求新“特殊和差别待遇”的战略影响2025-10-01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国宣布不寻求新的特殊和差别待遇是一次高度策略性的政策宣示。它既是为应对外部压力与推动世贸组织改革作出的战略性让步,也是配合国内高质量发展与对外开放的一次制度性调整。
中国“反内卷”运动的外交政策意义2025-09-30
黄裕舜(Brian Wong)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德学者
中国经济面临的压力已经影响其全球贸易伙伴,尤其是欧洲。就中国贸易前景而言,它的“反内卷”能告诉世界什么?
香港在稳定币主导权竞争中的战略角色2025-08-1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以制度领先、技术创新和内外协同为基础,打造面向全球的新型合规稳定币平台,既是香港转型升级的重要机遇,也是中国金融开放和货币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一环。
经济韧性:中国未被关税压垮的原因2025-05-28
古拉姆·阿里(Ghulam Ali) 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博士,曾任香港亚洲研究中心副主任
中国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准备充分、决心坚定,远超美国的预期。关税战暴露了美国全球领导力的弱点,它最终给华盛顿造成的经济伤害大于对中国的伤害,而后者显示出更强的经济韧性。
日内瓦会晤:特朗普关税损害中美关系和全球经济前景2025-05-16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尽管中美两国的日内瓦谈判已使局势趋缓,但毫无意义的贸易战仍可能造成数万亿美元损失。
贸易战将走向何方?2025-05-08
周小明(Zhou Xiaoming) 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原副代表
中美之间达成贸易协议实际上遥遥无期,肯定不会像特朗普说的那样三四周内就能实现,更有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时间。
美国注定不会成为全球关税博弈的“赢家”2025-05-01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特朗普“对等关税”政策是“以单边主义对抗全球化”,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必将加速全球“去美国化”的趋势。
中国如何应对特朗普的关税战2025-04-26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中国对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采取了强硬立场,对美国最近两轮加征的关税也采取了相应的反制措施。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关税为145%,中国对美国商品关税为125%。中国为何采取这样的立场?是否存在可以减轻长期贸易战成本的其他途径?
关税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2025-04-25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美国斯坦福大学李国鼎经济发展学荣休教授
本文对中美关税战给中国2025年GDP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了估算。中国经济对出口的依赖,尤其是对美出口的依赖,近年来已显著下降。在当前关税水平下,中美双边贸易完全中断的情形并非不可想象。倘若如此,且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中国GDP增速预计下降约1.2%。尽管中国官方公布的增速目标约为5%,但各省市自治区目标增速的加权平均值为5.26%,表明尚有进一步增长的空间。此外,面对新增关税,中国可能推出更多国内经济刺激措施,预计将带来额外0.5%的增长。综合来看,2025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达到4.5%左右(5.26 - 1.2 + 0.5)。
若取消中国永久性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是历史的倒退2024-10-18
何伟文(He Weiwen)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美国众议员汤姆.科顿等2024年9月6日提出《中国贸易法》法案,其中一个关键条款是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这已经是科顿过去三年来第三次提出。取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意味着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产品关税水平为32%。此前特朗普表示,如果重返白宫,将对中国产品征收60%的关税,即现行关税水平19.25%,加非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关税32%,再加对来自全球的进口产品一律征收关税10%。
中国经济确定性正在增加2023-12-05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升态势。建议中国每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低碳绿色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多管齐下弥补房地产结构调整造成的巨大缺口。
中国为何不急于挽救本国经济?2023-09-21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过去三年,中国的总需求明显减弱。除了抗疫政策的持久影响外,中国还受到全球需求下降的拖累。7 月份出口同比下降 14.5% ,与 2022 年 7 月17.2%的强劲出口增长形成鲜明对比。鉴于这些下行压力,中国政府没有像许多人预期的那样实施大规模刺激计划,这让国内外的观察人士深感困惑。
中国经济的分水岭2023-08-23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经济正站在十字路口。旧的发展模式面临挑战,仍需要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型,而私营部门面临重重问题。
- 发挥消费在稳增长中的基础作用2023-03-28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扩大内需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稳定汽车等大宗消费,推动餐饮、文化、旅游、体育等生活服务消费恢复”。近期,中国外贸进出口增速明显回落。下一步,要保证今年GDP实际增长5%左右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就必须进一步发挥消费在稳定经济增长中的基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