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未来取决于双方努力2020-06-24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教授
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共同塑造,中国的主动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对华认知的走向。
- 疫情影响下的中欧关系及其前景2020-06-19
崔洪建(Cui Hongjian) 北京外国语大学区域与全球治理高等研究院教授
中欧关系能否坚持既定发展方向并不断适应新常态,取决于双方如何挖掘更多内在的合作动力,如何应对中美博弈和格局动荡产生的连带冲击,以及如何更好地培育政治互信。
合作仍是中欧关系总基调2020-06-19
冯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中欧近来引人注目的一系列密集互动释放出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合作仍是中欧关系的总基调。
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2020-06-19
王缉思(Wang Jisi)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
中美关系越困难,越需要我们确立底线思维。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应当坚守坚持和平方式、保持经贸合作、维护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三条底线。
面对中美关系恶化更需讲策略2020-06-1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演化是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利益性的,在美国大选、全球疫情的特殊敏感期里,重大事件开始取代自然积累,成为塑造未来两国关系形态的根本动力,中美关系全面失控危险越来越大。
特朗普的G11策略行不通2020-06-15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G7增扩后,说服其成员与美国一道遏制中国的想法阻力甚多。由于美国现任总统的冲动不可预测,美国与欧洲之间的分裂正在扩大。
- 主动积累中美关系正能量2020-06-15
袁幽薇(Yuan Youwei)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长
疫情推动中美关系持续下行,这不符合两国民众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在此严峻的情况下应主动思考如何为中美关系发展积累正能量。
美欧关系的裂痕2020-06-15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美欧关系的裂痕呈扩大之势,新冠疫情也让美欧之间的疙瘩越结越大。
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020-06-12
贾庆国(Jia Qingguo)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这次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最终是积极的影响大还是消极的影响大,取决于两个国家现在和未来的互动。
美国对华“权力控制”的七大工具手段2020-06-1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部副部长
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和科技战,以权力逻辑已经取代市场逻辑,其对华“权力控制”手段涵盖了经贸、产业、科技、投资、金融、数据等多个领域。
华盛顿的对华政策和预言自我实现的风险2020-06-06
乔里奥·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伦敦国王学院讲师
疫情加快了美国在军事、经济和传播方面对中国的抵制,并使之达到一个新的高度。中美之间存在着逐底竞争的巨大风险。
特朗普最后的赌博:从“中国门”到混合战争2020-06-05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特朗普政府遏制新冠疫情的彻底失败将导致第二季度出现灾难性后果。为此,特朗普把中国作为替罪羊,并将他的连任置于国内动荡、致命的地缘政治事件和一场全球性萧条的风险之中。
美国诿过卸责缺乏担当2020-05-26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美国曾得到有关新冠疫情的充分预警,诿过卸责完全有失一个大国应有的担当。
港版国安法是为更好实践“一国两制”2020-05-25
李环(Li Hu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涉台事务研究中心港澳研究所副所长
香港回归近23年来,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一直是法律缺失的状态。
中美合作抗疫才是正途2020-05-25
裘援平(Qiu Yuanping) 全国政协常委
短期内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局面难以改观,但仍要从两国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放弃稳住大局,不放弃寻求合作,不放弃危机管控,防止两国关系受到颠覆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