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当前南海局势2020-10-09
胡波(Hu Bo)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在美国致力于搞大国竞争,图谋建立排他性海洋安全秩序的背景下,围绕南海规则与秩序的竞争会日益激烈,使该地区长期处于“亚秩序状态”。未来南海形势将继续在“丛林法则”和“共同家园”之间徘徊。
重启冷战或将成为美国战后最大战略失误2020-10-0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如果华盛顿有人执意把中国视为一个“敌人”,那注定会收获一个前所未有的敌手。重启冷战将成为二战以来美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并会使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科技民族主义和“数字斩首”让中美科技矛盾更难化解2020-09-30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美国不仅开始接受科技民族主义的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与美国在一些科技领域中的霸权相结合,形成“数字斩首”的政策工具。这种行为开创了一个危险的先例,推升了各国比照这一做法在科技领域推行保护主义措施的风险。
后疫情时代与全球政治意识大觉醒2020-09-30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纵观战后全球政治大觉醒的四次浪潮,我们有理由相信后疫情时代不会是兵戎对峙的新冷战,也不会是国际关系碎片化的暗黑时代。
中美管理“战略竞争”的可能性2020-09-21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战略竞争主导下的中美关系动能日益成为政治敌对化的牺牲品,从而使战略竞争管理所需要的最低限度信任与合作变得十分困难。
美国正走出对台政策“模糊”2020-09-21
严语(Yan Yu) 台海问题时事评论员
美国为台湾而战还是弃台而去?随着一系列的华盛顿鹰派声明和国会行动将中美关系推向对抗边缘,这已经成为一个核心问题。可能的结果一个是发生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另一个是美国在亚太地区失去信誉。
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中的中国2020-09-18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随着2020年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阶段,两位候选人如何处理对华问题仍然是确保当选的关键。
支持东盟是中国国家利益使然2020-09-18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中国支持东盟内部团结和东盟在地区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是一贯的,这种一贯性并非外交辞令,而是中国国家利益使然。
中国以开放和创新应对美国“脱钩”2020-09-17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面对美国的打压,中国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是继续开放和创新。美国的打压政策是暂时的、可以克服的,它会带来一些困难,但也会带来激励。
中欧关系会恶化吗?2020-09-14
王义桅(Wang Yiwei)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中欧关系在走下坡路。但中欧合作打通全球供应链、维护全球化与多边主义仍然可期。
中美关系面临更多挑战2020-09-09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中美关系的未来取决于谁赢得即将到来的美国总统选举。时间只剩下几个月,特朗普政府会竭力去完成它对中国没有做完的事情。
特朗普若再次当选会采取怎样的对华政策2020-09-08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如果特朗普再次当选,加强版的“美国优先”将是其第二任期的核心政纲。特朗普会继续推动与中国的经济“脱钩”,加码对华“技术冷战”,针对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发起更强烈的意识形态攻势。
止跌回稳是当前中美关系的首要问题2020-09-08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关系回归正常状态,不是中国一方努力就可以实现的。中方已经释放出足够的诚意与善意,现在是美方做出适当反应的时候了。
中国成功平衡与美国的关系2020-09-04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虽然今后几年的中美关系前景难测,但至少就目前而言,中国还是通过积极不懈的努力,使特朗普政府对中美贸易协议表示了尊重,从而维系了中美关系的微妙平衡。
日本首相辞职与新时代中日关系2020-09-04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全球战略格局面临百年不遇的大变局,为中日两国真正从战略上主动认知对方提供了历史性机遇。新时代中日关系的机遇大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