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经济面临的困难与挑战2015-05-18
牛犁(Niu Li)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
虽然中国经济取得显著增长,但仍存在房地产调整、工业产能过剩、金融风险、通缩风险和就业结构问题。为此,政府把经济朝增长较缓的“新常态”调整,使之向以创新为基础,提供更多公共商品与服务的方向转型,同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 漏洞百出的伙伴协定2015-05-18
梅尔•格托夫(Mel Gurtov) 《亚洲观察》杂志高级编辑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在美国国会的首肯下将获得“快速通道”授权,从而避开了公开辩论。TPP会带来新的刺激,会向海外转移就业机会,会增加企业收益,会减少海外和来自美国环境与工人的贸易保护。其拥趸们声称,通过TPP对中国进行迂回包抄是必要的。
- 经济政策大转向2015-05-12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金融工程很大程度上只让最富裕阶层获益。货币宽松政策未能刺激后危机时期的经济体出现有意义的复苏。全球经济面临陷入一连串危机的威胁。就像中国总理李克强所强调的,要化解这一切,答案是下决心进行结构性改革。
- 为什么亚投行受欢迎?2015-04-14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鉴于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世界银行和IMF的负责人明确表达了对亚投行的支持与合作愿望。亚投行并不存在美日辩称的一票否决问题,也并非缺少“高标准”,同样也不存在对成员资格的限制,以及所谓的中国赢,美国输。
- 美国亚投行政策错在哪里?现在怎么办?2015-04-13
吴建民(Wu Jianmin)(Wu Jianmin) 前外交学院院长
美国反对亚投行是对全球国际关系发展趋势的误读。亚投行不会挑战现有金融机构,它是通过基础设施开发,创建一种新的双赢合作模式。中国表示亚投行的大门仍然向美国打开。
- 美国例外论与其在亚投行问题上的自乱阵脚2015-04-13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过去两年,华盛顿一直游说反对由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而今,近50个国家加入或申请成为亚投行意向创始成员。丹•斯坦伯克认为,美国的反对反映了某种更深层挑战,那就是调整美国例外论,适应世界经济多极时代。
- 国会、中国与汇率操纵2015-04-09
杰弗里•贝德(Jeffrey A. Bader) 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眼中的“汇率操纵”,或者不公平币值低估,是很难从经济角度来界定的概念,尤其对中国。中国对美国确实存在贸易顺差,但正如杰弗里·弗兰克尔所说,汇率本身对出口竞争力意义不大。
- 美国对国际体系应有更多国内共识2015-03-31
王文峰(Wang Wenf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教授
美国国会不能通过IMF改革议案是中国创建亚投行的原因之一。美国没有处在这个新机构的中心,但仍有时间在国会培养共识,维护美国在国际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同时满足其他国家在国际体系中有足够生存与发展空间的要求。
- 海上丝绸之路:1405和20132015-03-27
迈克尔•比林顿(Michael Billington) 《主管策略评论》亚洲问题专家
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期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宣布建设新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距他访问哈萨克斯坦时宣布建立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仅仅隔了一个月。这两项倡议,加上随后2014年成立的新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及同年秋天中国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为人类发展构建了新范式。
- 中国新的外资管理办法2015-03-17
潘晓明(Pan Xiaom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外国投资法》征求的公众意见来自外企、律师和决策者,尽管尚未最后完成,但它的趋势是扩大对外开放、促进外来投资和规范投资行为。潘晓明分析,该法的新内容将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外资结构。
- 欧洲量化宽松后的人民币汇率走向2015-02-16
易宪容(Yi Xianro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欧洲量化宽松政策导致人民币汇率下降,但这种贬值是在中国央行审慎观察和有意而为的情况下发生的,目的是测试欧洲量宽对中国经济的实际影响。增加人民币的弹性和国际化水平,将更好的防范人民币的贬值。
- 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六大特征2015-02-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为提高GDP含金量,使GDP增长速度更合理、更可持续,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成为必然。改革关键要素是增速放缓,制造业升级,城乡差距缩小,资本输出,中等收入消费阶层壮大,新兴业态与中小企业成为增长发动机。
- 中国“新常态”:新思维与创新式增长的里程碑2015-01-12
金碚(Jin Bei) 《中国经济学人》主编
2014年下半年以来,“新常态”成为中国的流行词。在2014年11月10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表示中国“新常态”的特点是增长较慢、经济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增长。
- 中国和美国的GDP误导2014-10-28
史剑道(Derek Scissors) 美国企业研究所常驻学者
史剑道对衡量一国财富的方法,特别是按购买力平价(PPP)衡量国内生产总值(GDP)提出批评。这种方法导致IMF和世界银行预测中国经济将在2015年超过美国。
- 北京的“微刺激”与中国经济未来2014-07-24
章家敦(Gordon Chang) 作家
消息称,中国经济第二季度增长7.5%。章家敦在提出警告的同时表示,中国存在出现“明斯基时刻”(指资产价值崩溃,译者注)的现实风险。他还认为,未来中国经济很可能继续扩张,但这不是积极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