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亚大巴扎:北京的软实力2015-12-07
凯梅尔•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中国已成为中亚主要贸易伙伴,这一成就主要在于Dordoi巴扎在该地区的成功。然而,要在中亚地区提高公众形象,缩短软实力差距,北京还有大量工作要做。
- 资本账户开放中国还需注意什么2015-12-0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以及IMF将人民币纳入SDR等,对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出了新要求。但在开放资本账户的过程中,中国应全面建立风控框架,掌握资本流向的主动权。
- APEC峰会“画外音”2015-12-0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刚刚结束的APEC峰会具有包容、协调、引领、安全等多重内涵,它重申包容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性,重申推进亚太自贸区目标,强调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必要性,并为中美提供了沟通交流机会。
- APEC 2015:酝酿变革2015-11-24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虽然2015年APEC誓言打击恐怖主义,但这次峰会并未偏离其真正目的——经济发展。未来,美国、中国和东盟如果真想致力于地区和平和经济发展,那么它们就必须有所妥协。
- APEC峰会:应致力于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2015-11-19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APEC方式”承认APEC成员存在巨大的多样性,允许灵活性,坚持自主自愿和协商一致原则,平等互利,共同制定战略方向。这是APEC长盛不衰之壸奥,理应在构建开放型亚太经济格局战略上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
- 中国还会是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吗?2015-11-19
丁一凡(Ding Yifan)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日前出台的第十三个五年发展规划,显示中国经济未来还有很大增长空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重要。只是,人们需要换一种眼光来看待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
- 中国胃口日增改变奥克兰港2015-11-13
苏珊·陈·席福莱特(Susan Chan Shifflett) 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项目助理
收入增加、耕地有限和水土污染促使中国到海外寻求进口农产品。过去十年,美国成为中国头号农业伙伴国,这种关系可能愈加巩固。
改善中美经贸关系的关键是创新,不是模仿2015-11-13
陈天宗(Curtis S. Chin) 前美国驻亚洲开发银行代表
如果中国最终要加强对假冒伪劣产品生产商和分销商的管治,其领导人可以汲取加州的经验,同时更多地鼓励创新,而不是模仿。
中国没有输出通货紧缩2015-11-11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中国的货币和经济波动并不像一些批评者所声称的,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极大影响。这种责难让人们忽视了我们必须做的事,即应共同致力于维护稳定。
寻求TPP的包容性2015-11-09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TPP究竟是区域自贸区的创新发展,还是被少数国家利用的地缘政治经济工具,目前尚难定论。但TPP多了政治性,也就滋生了排他性;少了包容性,也就在相当程度上失去了公平性和合理性。
- 难以周全各方的TPP2015-11-06
沃克·罗(Walker Rowe) 南太平洋评论出版人
在反对TPP的人看来,协议谈判过程中太多事被搞得过于神秘。沃克·罗总结了一些将受协议影响、并因此试图影响这份分裂的、不受欢迎贸易协议的主要行业。
- “十二五”,极不平凡的五年2015-11-04
陈彬(Chen Bin)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研究员
“十二五”时期中国经济全面深化改革,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发展质量稳步提高,综合国力提升,人民生活改善。但经济仍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创新驱动不足,劳动力优势减弱,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金融风险显性化,产能过剩和地方债沉重等问题。
- TPP不代表全球利益2015-10-2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由于自贸区具有对内开放、对外限制的特征,因此,成员国之间贸易壁垒降低的同时,对区外经济体则构成更高的壁垒。区域协定常与WTO的漏洞有关,它有违全球化的大趋势。
- TPP:是自贸区还是“经济北约”?2015-10-14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对中国和美国来说,建立新型经贸关系符合两国利益,双方应为此而努力。这要求华盛顿从最佳经济利益角度看待TPP,并与中国一道在2030年前后建成全球最大的自贸区。
- TPP谈判的下一步2015-09-30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无论谈判是否很快达成协议,中美两国都不必对TPP采取守势。相反,两国应建立畅通的对话渠道,通过预防性外交提升相互信任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