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
电力改革:中国绿色未来的必要条件2018-10-18
倪世祺(Chris Nielsen) 哈佛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环境项目执行总监
何文胜(Mun Ho) 哈佛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环境项目经济学家
中国在解决空气污染问题上已做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努力,但要取得持续进展,可能有赖于对电力行业实施以市场为基础的机构性改革。
中美实现气候变化目标有着类似挑战2018-09-27
蕾切尔·施沃姆(Rachael Shwom) 美国罗格斯大学人类生态学系副教授
虽然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中国和美国领导人近期表达了不同观点,但习近平主席实施环境保护政策的挑战和以往美国总统面临的挑战非常相似。
何谓习近平主席的“生态文明”?2018-03-06
海蒂·王-凯丁(Heidi Wang-Kaeding) 都柏林三一学院助理教授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描述中国应对环境变化努力的新名词“生态文明”理应获得国际社会更多关注。这一词汇是“中国特色环境保护主义”的例证之一。
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给美国敲响警钟2017-11-15
毕若曦(Ruoxi Bi) 纽约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
中国计划自2017年底开始停止接收进口固体废物。这一禁令预计将有助于改善中国国内的环境和食品安全问题。虽然美国回收业担心这一政策转变将带来经济损失,但该禁令或将触发美国国内回收政策的积极转变。
中国的环境教育合作2017-04-21
易若鹏(Rob Efird) 西雅图大学人类学与亚洲研究教授
与联合国和世界许多国家政府一样,中国政府希望以教育为重要手段,促进环境管理和生态的可持续性。不过,教育部洋洋大观的指导方针和实施规划在中国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里遇到了极大阻碍。
真正的“双赢”:绿色金融的中国领导力2017-03-22
伊丽莎白·史密特(Beth Smits)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生
“双赢”是北京最喜爱的词汇之一,无论是被戏称为中国对外关系的宣传口号,还是被解读为中国外交政策的核心原则,这一词汇无疑是北京官方话语体系的一部分。寻求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够获利并不容易,尤其在全球层面上;但在绿色金融这一领域,中国距离实现这一词汇的真正意义已经不远了。
- 用经济方法推动环境进步2017-01-17
伊丽莎白·穆勒(Elizabeth Muller) “伯克利地球”执行主管
控制全球变暖的进步,主要来自于经济驱动下的能源进步。美国实现其京都议定书目标,是因为页岩气革命减少了煤的使用,代之更清洁的天然气。特朗普的领导也许有助于中国学习美国的页岩气革命,推动中国把它的生产向来自美国的小创新者开放。
- 一线环保组织正在改变中国环保规则2016-10-19
麦可婷(Kristen McDonald) 太平洋环境组织中国区项目总监
在中国,当矿山重金属泄露到饮用水水源、在校学生因土壤污染患病、工厂环境污染超标的时候,是谁来作出反应?麦可婷与中国各地草根环保组织碰面,了解公众面临的挑战和NGO给地方环保部门提供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