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被教训的一方变成施教者2016-11-21
苏珊·阿里尔·阿伦森(Susan Ariel Aaronson)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跨学科研究员
长期以来,美国一直利用对话敦促中国按照符合全球规则和制度的方式行事。2005年,当时的副国务卿罗伯特·佐利克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中国成为一个全球治理体系中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11年过去了,被教训的一方变成了施教者。如今不再是美国对中国说教,而是中国呼吁美国在全球贸易和气候规范方面负起责任。
- 预兆不祥: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对世界和中国的含义2016-11-18
时殷弘(Shi Yinhong)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特朗普的战略安全政策和外交政策也许给中国提供一些可利用的机会,尽管这些机会可能比中国许多人预料的要小,并且可能包含风险,但这与他可能给中美经济金融关系造成的伤害相比是第二位的。
特朗普总统时代美中关系前瞻2016-11-17
杰瑞德·麦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唐纳德·特朗普将成为下一任美国总统,未来美中关系走向存在三种可能性。首先,特朗普政府可能对中国发出互相矛盾的混乱信号。其次,特朗普政府可能延续此前的“遏制并接触”政策路线。再次,特朗普政府可能寻求互相尊重、互惠互利的双边关系,避免两国“自我毁灭式竞争”。两国最终将走哪一条道路,取决于特朗普将会任用哪些人。
中美关系会保持稳定发展吗?2016-11-11
邵育群(Shao Yuqun)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台港澳研究所所长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美国正式进入特朗普时代。这对中美关系的发展意味着什么?中美关系能否保持稳定发展,还是会出现突变?中国是否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这些问题可……
美国政策应考虑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2016-11-07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文化获得长足发展。由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优势日增,内政上不断变革,中国民意在决策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样,美国政策制定者也应关注中国的民意。统计数字显示了中国公众对世界不断变化的看法,华盛顿可以据此制定对华政策。美中关系对两国显然十分重要,它也会影响世界其他国家。
- “一带一路”与美中关系2016-11-03
阿莱克·钱斯(Alek Chance) 中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带一路”倡议在中国经济与外交政策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尚不清楚该倡议如何与美中关系协调,它也许加剧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可以用来促进合作,而这需要有意识地努力经营塑造。
- 认识中美新关系格局2016-10-31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中国和平崛起推动着中美关系正在形成的新关系格局,中美作为竞争对手一面的凸显,并不是新的战略互动态势的全部。经济上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深化,则是中美新关系格局更为广泛的基础。
逐渐浮现的中美关系“新均衡”2016-10-28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过去几年,中美两国在“战略隧道”中不断磕磕碰碰,但有迹象显示,两国似乎也踏上形成新的战略均衡的进程。两国关系虽然持续紧张,但始终并未“破局”。
中美关系出现四大新变化2016-10-06
袁鹏(Yuan P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近十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美关系原有特征开始发生变化,一些长期指导中美关系的原则、框架、政策也部分失灵。敏于时势者应当正面迎接中美关系的新变局,重新确立中美关系的新框架。
中美关系进入一个“新常态”2016-09-19
王缉思(Wang Jisi)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
中美关系进入合作与竞争同时增强、国内因素对两国外交影响更大的“新常态”,但还谈不上进入“摩擦从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把自己国内事情做得更好,让人民更满意,是中美之间最有意义的竞争。
- 中美关系需要更多正能量2016-08-18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两国的分歧和竞争是客观存在,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也是客观存在,两国之间的这种“竞合关系”还会继续下去。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夸大这种可能性,活灵活现地渲染两国之间的战争,无疑是两国关系中的负能量。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时候超越南海问题了?2016-06-14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学者》副编辑
南海紧张局势看上去反映出两个国家的固有个性和意图。不过,小墨点,正如南海小岛一样,在衡量整体中美关系时,说明的问题相当有限。这些墨点威胁到了对正在举行的第八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的更大地缘政治画布的更全面审视。
当中美在谈论网络空间规则时他们在谈论什么?2016-06-07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规则,或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会为我们提供一种相较于国际法更为快捷、灵活的网络空间管理方式。虽然中美两国已经开始在国际法框架内探讨诸如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等议题,但从目前来看,双方还很难在不久的将来就这些议题达成协议或者建立互信。
- 《纽约时报》在南海问题上错了2016-05-27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在最近的一篇社论中,《纽约时报》批评中国在南海“比试胆量”的行为,但本•雷诺兹认为,这夸大了中国对本地区和美国的威胁。这一批评针对的不是好战姿态、威胁举动或是对国际规则的修正。《纽约时报》的叙事属于针对中国和南海问题的美国标准鹰派叙事方式,类似的叙事在美国入侵越南、伊拉克,以及轰炸利比亚之前都出现过。
- 哪一个才是真的希拉里?2016-03-22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过去,希拉里曾公开驳斥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美零和论”,认为中美应“同舟共济”,携手迎接挑战。最近,她加大了对中国的批评,但继续以积极方式与美国领导人相处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