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美网络关系前景2016-01-29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学者》副编辑
2016年的中美网络关系取决于三个关键性策略:定性、处罚和规范。弗朗茨-斯特凡·加迪探讨了每项策略的可能情况,同时回顾了2015年的两国网络外交。
- 中国“互联网+”计划违背它的网络主权原则吗?2016-01-25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中国的网络治理立场是,互联网只是物理空间的反射,因此应当遵循类似那种不允许外来干涉的规范。乌镇大会之后,如何在网络空间与中国相处这个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不可无视拥有核武器的朝鲜2016-01-2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朝鲜此次核试验带来的教训就是,与朝鲜对话比无视它更有希望成功。而这正是北京长期以来告诉美国的。
沙伊断交引发中东新风暴2016-01-19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中东地区最新争端爆发后,中国在外交层面迅速采取行动,与美国和其他主要大国共同努力,以缓和紧张态势,通过对话化解沙伊僵局。
朝鲜难题依然无解2016-01-18
顾屏山(George Koo) 新美国媒体董事
朝鲜和美国一度几乎达成协议,直到小布什政府中止了这一进程。此后,与平壤打交道就成为美中之间一个相互推卸责任的戏码。
中美均需调整对朝政策2016-01-1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华盛顿应当与平壤做笔“大交易”:正式结束朝鲜半岛的战争状态,解除对朝鲜狭义军事制裁以外的所有制裁,美国在外交上承认朝鲜政权。作为交换,平壤同意将其核计划置于国际保护之下,同时外交上承认韩国。
美国全球反恐战争偏离航向2016-01-1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在美国全球反恐战争中孵化出的“伊斯兰国”需要通过美国的力量将其关进笼子。就此而言,国际社会打击“伊斯兰国”的努力肯定离不开美国的参与,但国际社会需要的是一个公正、理性、负责任的美国。
- 对台军售旨在缓和两岸紧张2016-01-12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与先前多次军售相比,美国最近作出的对台军售决定引起中国政府的反应可谓相当温和。美国对台军售有多重目的,而且无论台北和华盛顿下届政府的领导人是谁,军售都可能继续进行。
战略忍耐:失败的美国对朝政策2016-01-11
樊吉社(Fan Jishe)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战略忍耐”这种政策并没有给美国带来好处,亦未形成单方制裁、外交施压、孤立和军事威摄的合力。尽管总统第二任期已近尾声,但奥巴马仍有机会弃旧从新。
- 2015年中美两军关系及展望2016-01-08
周波(Zhou B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2015年,中美双边关系依旧毫无悬念地在反弹和受损之间摆动。2016年世界形势不容乐观,“伊斯兰国”领导的恐怖主义日益猖獗,而反恐努力也愈见声势浩大。这可否促成中美在反恐方面的军事合作?
- 俄土之争与中东反恐形势2016-01-06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俄土关系紧张成为短期焦点,双边关系的改变将影响中东冲突结果。但如果美俄双方军队通力合作,“伊斯兰国”的覆灭将指日可待。形成一个真正的反恐斗争联合阵线,将是世界舞台上令人振奋的成就。
缓和南海紧张局势2016-01-05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美国或许有理由怀疑并试探中国,而中国也有自己的逻辑不信任美国。中美间的相互猜疑应该通过对话和增加透明度来化解,双方应尽量避免2001年空中冲突的重演。
- “乌镇方案”将助推中美网络合作2016-01-04
唐岚(Tang L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主席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提出的“乌镇方案”有三个核心,即共享、共治和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方案”为未来中美网络合作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新思路。
俄土争端使中东局势更加扑朔迷离2015-12-31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土耳其空军击落俄罗斯战机不仅酿成俄土关系新争端,也为中东问题火上浇油,全球和地区性大国以不同方式卷入其中,试图重塑这个动荡地区的未来。
- 国际金融反恐进入新阶段2015-12-28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伊斯兰国”控制石油天然气、掠夺金融机构、洗钱等行为将严重干扰世界能源和金融等体系的正常运行。为此,国际社会如何有效展开合作,全面打击恐怖分子融资,成为目前反恐斗争的重要课题和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