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航行自由行动”:自相矛盾的说辞2016-06-29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自视为世界领袖的美国,应该摒弃其在南海的挑衅性海空行动,同时签署并全面彻底地遵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而非出于自身目的断章取义地引述只言片语。
- 美俄格斗发人深思2016-06-28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美国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也许会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俄罗斯认为,美国此举预示着北约东扩,为美国进入中东、高加索、中亚地区铺设跳板。美国这种做法无助于缓和美俄紧张,无助于增进欧洲的稳定。
- 世界呼唤全球反恐新理念2016-06-28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中国专家认为,世界各国唯有从人类共同安全的角度出发,深入推进双边与多边合作,才能有效防范和打击恐怖主义,从容应对反恐新挑战。
- 通过对华合作建立全新国家安全空间战略2016-06-28
琼•约翰逊-弗里兹(Joan Johnson-Freese) 美国海军战争学院教授
特蕾莎·希钦斯(Theresa Hitchens) 马里兰大学高级研究学者
重要的是,美中两国的防务圈子都应该承认太空是公共空间。政治性合作对两国有益。不过,美中两国似乎加强了对对方威胁性行为的军事反应。太空合作与相互牵连不可能根本改变一个国家内部的意识形态或地缘战略目标。
- 握住卡特伸出的手2016-06-23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亚太地区领土纠纷及其他安全问题导致紧张升级表明,我们需要新的方法来处理地区问题。最近几周中美之间再起军事摩擦,使两国安全会晤陷入僵局,也使中国-东盟外长会议失败。
- 不要迫使中国在美国与朝鲜之间选边2016-06-23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金正恩无视中国,将其政权的前途孤注一掷。看来,中国前所未有地准备放弃这个棘手的朋友。但如果强迫中国选择美国抛弃朝鲜,出于惯性和无情的利益权衡,北京很可能从与美国的合作中打退堂鼓。
- 南海仲裁案:美国才是幕后“仲裁员”2016-06-22
王翰灵(Wang Hanl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郑雅冉(Zheng Yaran)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系硕士研究生
菲律宾只不过是为美国战略利益服务的走卒,中国正是因为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抵制南海仲裁及其裁决这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
- 美国“自我孤立”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2016-06-21
王翰灵(Wang Hanl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中国与东盟国家一直在地区及双边框架下,按照“双轨思路”进行南海问题的磋商与合作。孤立于国际海洋法律秩序之外的美国想孤立中国,到头来只会“自我孤立”。
- 近在咫尺:危险的美中海上对峙2016-06-20
梅尔•格托夫(Mel Gurtov) 《亚洲观察》杂志高级编辑
美中两国都应该对南海和东海紧张局势的升级负责。华盛顿挑战中国领土主张的主要原因是坚持“航行自由”,然而那里的航道畅通无阻,并未禁止美国或其他国家的船只通行。北京也应该承认合理纠纷的存在,正如它要求日本承认钓鱼岛存在主权分歧一样。
- 中美网络空间关系半年评估2016-06-17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学者》副编辑
中美审议的最终目标,不是终止国家支持的黑客或网络间谍,而是建立一个框架,它不仅有助于防止网络空间分歧对双边关系其他领域的影响,也有助于双方就网络空间战略稳定(即和平)的构成达成谅解。
- 审视中国不率先使用核武器承诺需要新视角2016-06-14
周波(Zhou B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虽然原因各不相同,但没有任何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放弃对这些武器的更新换代。虽然不率先使用核武器的承诺在本质上属于防御性,但它并未排除采取核反攻的可能性。这一承诺不但不会削弱一国的核军事能力,反而会增强对于创造无核世界可能性的信心。
- 当中美在谈论网络空间规则时他们在谈论什么?2016-06-07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规则,或被普遍接受的行为准则,会为我们提供一种相较于国际法更为快捷、灵活的网络空间管理方式。虽然中美两国已经开始在国际法框架内探讨诸如网络空间国际规则等议题,但从目前来看,双方还很难在不久的将来就这些议题达成协议或者建立互信。
- 美国解禁对越军售的军事分析2016-06-06
弗朗茨•斯蒂芬•加迪(Franz-Stefan Gady) 《外交学者》副编辑
美国总统巴拉克·奥巴马宣布将解除长达数十年的针对越南的武器出口禁令,这引发了此举是否将改变各国在南海军事力量平衡的讨论。斯蒂芬-加迪认为,这取决于越南是否能进行有效训练以及能否将新武器系统与现行军事架构成功整合。
- 解除对越武器禁运与地区平衡2016-05-27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国决定解除对越南的武器禁运,但此举并非旨在鼓动南海争议军事化或遏制中国。美国的这一决定是大国在东南亚寻求自身利益的最新举动,美国希望阻止中国和其他国家使用武力来解决领土纠纷。
- 《纽约时报》在南海问题上错了2016-05-27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在最近的一篇社论中,《纽约时报》批评中国在南海“比试胆量”的行为,但本•雷诺兹认为,这夸大了中国对本地区和美国的威胁。这一批评针对的不是好战姿态、威胁举动或是对国际规则的修正。《纽约时报》的叙事属于针对中国和南海问题的美国标准鹰派叙事方式,类似的叙事在美国入侵越南、伊拉克,以及轰炸利比亚之前都出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