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唐岚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美国真的“放弃”互联网管理权吗?

2016-09-08

近日,美国政府宣布将于10月1日正式将互联网治理权移交给“全球多利益攸关体”。

S1.jpg

2014年3月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管理局(NTIA)正式声明放弃对“互联网名称与数字地址分配机构”(ICANN)的管理权以来,互联网国际治理体制改革迎来重大进展。在近一半年时间中,各方就ICANN脱离美国政府管理后以何种形式运作、受谁管辖与监督的关键问题争论不断,未能如期(原计划2015年9月)拿出一致接受的方案。今年3月,ICANN董事会在第55届会议上表决通过了经过各方反复征求意见的移交方案,整个进程出现重大转折。5月27日,ICANN董事会正式批准新的章程。6月9日,NTIA称“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管理权移交方案达到了完全私有化的标准。

美国国内围绕这一问题出现了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赞成派”认为把ICANN交给“全球多利益攸关体”而非政府间国际机构,正是确保了互联网的自由与开放。前国土安全部部长迈克尔·谢特夫与前参谋长联席会议副主席詹姆斯·卡特莱特联合撰文,强调“如果美国不兑现它一直以来的承诺,让域名系统私有化,就会刺激极权国家把互联网治理转交给联合国”,这才是对互联网最大的威胁。“反对派”则担心美国丢掉对互联网的控制,使其落入“专制国家”和联合国手中,丧失自由的本性。2月以来,包括特德·克鲁兹在内的多位参议员接连致信NTIA,质疑政府的决定,提出《保护互联网自由法案》,要求停止移交,甚至还有人认为IANA管理权属联邦财产不应交出。

实质上,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其矛头都对准了中国、俄罗斯等主张通过联合国框架来推动互联网治理体制改革的国家。ICANN掌握域名、协议和根服务器等全球基础网络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可谓手握“生杀大权”,而其又受美国政府监管、受美国法律管辖,国际社会一直对此颇有非议。通过世界信息峰会(WSIS)2003年、2005年的日内瓦和突尼斯会议,国际社会开始探索ICANN改革,呼吁民主透明的互联网国际治理。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深入普及,使各国对互联网的依赖加剧,如何确保本国网络资源不受他人操纵必然成为事关国家安全的头等大事。“斯诺登事件”引发的不安全和不信任感进一步激发了国际不满,ICANN的私有化和国际化进程加速。

S6.jpg
ICANN掌握域名、协议和根服务器等全球基础网络资源的分配与管理,可谓手握“生杀大权”。

中俄等国的主张,正是针对互联网国际治理机制存在的弊端,突出了两大核心:一是公正平等,互联网虽由美国发明,但现在它既成为一国繁荣与安全的命脉,更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国家无论大小都应平等享有互联网治理等相关事务的话语权。二是政府作为多利益攸关方中的一方,应在整个互联网治理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能过于强调其他攸关方而把政府边缘化。中俄等国的政府、技术社群、互联网企业、民间机构乃至公民个人等积极参与了ICANN移权方案的制订。

无论如何,游戏规则仍由美国等技术上有着先天优势的国家来把控,放权更多只是形式上的。未来,“赋权社群”将取代美国政府,与ICANN一起管理互联网基础资源。这一全新管理模式日后的运转效果有待检验,互联网治理体制改革亦远不止于ICANN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