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不应在朝核问题上指责中国2017-08-2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肯定希望有一个独立但却友好的缓冲国。为此,它拒绝美国提出的对朝鲜实施毁灭性经济制裁的要求。但这种立场并不代表它想惹怒美国,而是北京认为这攸关国家安全。
美国对朝政策突变可能性显著增大2017-08-21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在缺乏应对朝鲜核导能力发展的有效手段,核心利益遭受前所未有威胁的情形下,美国对朝鲜动武的可能性正在显著增大。特朗普的鲜明个性和国内政治因素叠加,更可能进一步促其铤而走险。
全球能就网络空间规范达成一致么?2017-08-15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美国政府既为匿名通信软件提供资助,同时又试图破解。中国政府一方面试图推动其国家信息通讯技术领军企业在全球的成功,一方面又在其自认为的网络领土边界设立越来越高的防火墙。如果国家无法在本国网络事务上采取一以贯之的立场,那么诸如联合国政府专家组(GGE)等试图为全面协议奠定基础的机构又有多大成功几率呢?
朝鲜或许再次决定美中关系的未来2017-08-15
迈克尔·格林(Michael Green)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亚洲与日本研究项目高级副总裁
如果金氏政权垮台,美中两国会有合作的共同基础。但如果没有更多技术上的、现成的交流,朝鲜巨变带来的冲击就可能导致互不信任和敌意,让美中在整个地区的长期地缘政治目标的根本分歧曝露殆尽。
圣战:向亚洲转移2017-08-14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随着“伊斯兰国”在中东土崩瓦解,它需要在其他地方获得胜利,东南亚遂成为圣战恐怖活动新战场。为遏制恐怖主义,让“亚洲世纪”得以延续,东盟、美国、中国、其他域内大国和中东需要新形式的合作。
美国会打朝鲜吗?2017-08-14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避免战争仍是世上最好的选择,即使狂躁的特朗普政府似乎也承认这点。但这需要中国的合作,而特朗普政府正竭力疏远中国。
中国和美国:面对现实 对话朝鲜2017-08-10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由于朝鲜正接近其最终目标,即拥有对美进行核威慑的完整能力,我们可以期待朝鲜更加理智自信,重新回到谈判桌前。这样也将减少朝鲜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敌意。
洞朗地区属于谁?2017-08-09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中国和印度军队在喜马拉雅山脉一处存在争议的边界地区对峙已经接近两个月,全世界都在发问:这块争议区域究竟属于谁?通过梳理现存证据,我们可以发现问题的答案,并步上通往和平的道路。
南海共同开发协议面临风险2017-08-09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从理论上来看,在声索国之间达成资源共享协议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杜特尔特需要克服重大法律和政治障碍来与中国落实共同开发协议,包括修改菲律宾宪法,基本放弃本国的仲裁胜利,克服根深蒂固的公众对与中国缔结资源共享协议的反感。对杜特尔特来说,这将是一场硬仗。
- 特朗普总统应否决“美舰入台”法案2017-08-03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台湾问题事关中国领土主权和国家尊严,中国决不会拿它作交易,这是无论付出多大代价也要捍卫的底线。中美关系目前正按照两国元首规划的蓝图稳步向前推进,决不容许“美舰入台”法案破坏这一进程。
洞朗对峙:一些基本事实2017-08-02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中国和印度士兵在洞朗地区的对峙进入第二个月。中国政府罕见的强硬表态说明这次事态和以往有所不同。基本事实是: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没有边界纠纷,印度声称有责任协助不丹保卫领土的说法没有法律和道德依据,中国多年来实际控制和管理洞朗地区。
解疑中印喜马拉雅锡金段边界对峙2017-07-31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莫迪政府必须思考,是哪些政治因素刺激了中国在充满政治意味的背景下修建一条军事价值无足轻重的公路。虽然事情表面上看起来令人费解,但此次的中印边境对峙,领土诉求是其次,主要还是双边关系政治。北京从未将领土问题仅仅视为地图上的细枝末节,相反,它们与维护稳定和睦邻友好等更大的政治考量紧密相连。
美国国会勿在台湾问题上开倒车2017-07-28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众议院本月14日通过的《2018财年国防授权法案》中包括的涉台条款,冲撞、违反一中政策是显而易见的。特朗普政府应该很好总结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教训,尽量减少这个问题对中美整体关系的冲击和干扰。
中印边界纠纷之观察及对策思考2017-07-28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印军越界行动已持续近一个月,中方一直保持着克制和忍耐的态度,充分显示出维护中印友谊的诚意。但两个邻国之间发生的边界冲突终究不是正常状态,我方宜从战略上通盘考虑,力求使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中印边界对峙的本质是什么2017-07-27
郑永年(Zheng Yongnian) 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教授
印度挑起边界对峙,主要是出于国内原因。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绝对不会放弃自己的主权利益。但保持区域和平是中国作为地区大国的责任,和平解决争端才是最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