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海前方波涛暗涌?2017-07-17
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 新加坡尤索夫·依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过去12个月中,南海海域一直风平浪静。然而,长期观察这个亚洲最棘手争端之一的人们都明白,紧张局势大多具有周期性;他们同时懂得,鉴于驱动冲突的关键因素并未改变,加上各方也缺乏缓和矛盾、协商公平解决方案的共同政治意愿,平静期过后必将是狂风暴雨。
- 南海:动荡水域的网络行动与混合作战2017-07-17
安妮·皮帕里宁(Anni Piiparinen) 大西洋理事会下属网络治国倡议副主管
自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的混合作战战术一直主导着新闻周期,而中国在南海的活动从克里姆林宫的剧本中学到了宝贵经验。北京对现代混合作战概念的欣然接受是这个地区大国精心计划的、为追求自身海洋主权主张而模糊“战争”与“和平”界限尝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直接激怒其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国。
- 半岛困局:朝鲜铤而走险,中俄联手解套2017-07-14
马晓霖(Ma Xiaolin)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
作为应对朝鲜最新导弹试射的亮点,中国与俄罗斯快速完成第一时间协调,表明中俄将更为积极地主导半岛危机的解决。不排除中俄联合方案推动朝核危机走出死胡同的可能。
- 杜特尔特第一年:战略过山车2017-07-12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学教席主持
上任一年后,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明白了三个关键问题:一是越来越清楚他无权单方面确定国防政策,二是他究竟能让菲律宾脱离美国到什么程度,三是菲军方扩大与五角大楼的合作会束缚杜特尔特与中国交往。
- 制衡还是对冲:美国亚太盟友的防务联系2017-07-12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在可预见的将来,只要美国不离开亚太,只要中国坚持和平外交政策,美国的亚太盟友就不会积极构建正式或非正式同盟。
- 美国与朝鲜:外交不是软选项,是正确选项2017-06-30
黒兹尔·史密斯(Hazel Smith) 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副研究员
美国为何无法在朝鲜达成其政策目标?众所周知,一旦对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采取军事行动,预计会造成大量伤亡,受制于此,美国无法动用军事力量。但美国无法达成目标的主要原因是自缚手脚,放弃使用外交这一国家可以利用的最传统手段,即使当外交能够帮助美国实现国家利益目标时。
- 扩大合作,缩小分歧——为首轮中美外交安全对话点赞2017-06-29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首轮外交安全对话是落实两国元首海湖庄园会晤共识的重要举措,对其他三个内阁级别的对话、7月两国元首在G20会议期间的会晤以及特朗普总统今年晚些时候的访华具有重要意义。
- 朝韩及相关方应积极把握对话协商新机遇2017-06-22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最近朝韩双方释放的积极信号给一段时间以来紧张的半岛局势带来峰回路转的希望,朝韩及相关方应积极把握半岛问题重回对话协商解决正轨的机遇,以“双轨并行”创造半岛和平新体制。
- “想哭”勒索攻击对中美网络安全合作的启示2017-06-20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想哭”勒索攻击事件给国际社会带来了宝贵的启示,澄清了一些国际互联网合作的迷思。这些启示也将给中美网络安全合作带来帮助。
- 美国南海政策是否已经成形?2017-06-19
张舒(Zhang Shu)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从近期南海最新动向看,美国新政府南海政策正日趋成形。但南海问题不再是特朗普政府优先议题,“自由航行计划”不会是美国南海政策或者亚太战略的全部内容,中美关系仍在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 放心还是失望?2017-06-16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尽管“再平衡”、“重返亚洲”这类标签消失了,马蒂斯的亚太政策声明仍包括了奥巴马政府的所有核心内容。政策延续固然有安抚作用,但如果该地区想寻找有创造性的新路径维护和平与稳定,那一定会失望。
- 蔡英文执政一周年观察2017-06-12
朱松岭(Zhu Songling)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院教授
如果任由民进党在未来一段时间继续以民进党政治定位转变为法律定位为目标,任由它为此而继续采取各种改变现状的做法,未来的两岸关系可能非常危险。
- 马蒂斯为中国提供解决朝鲜问题合作机会2017-06-09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利用香格里拉亚洲安全对话平台,美国国防部长詹姆斯·马蒂斯在发言中批评了中国的一些行为,但也提供了在朝鲜问题上合作的选择。他安抚盟国,重申同盟关系,并表达了为解决国际挑战进行广泛合作的立场。
- 美国与朝鲜走向冲突2017-06-09
霍华德·斯托弗(Howard Stoffer) 纽黑文大学国家安全部副教授
无所事事并不可取。像安理会6月2日的联合国决议那样采取有限步骤虽然值得欢迎,但仍缺少实质行动彻底扭转半岛安全形势。失误和灾难一触即发,而金正恩依然我行我素。
- 美国企业应如何解释并影响中国新《网络安全法》2017-06-06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随着中国新《网络安全法》不可避免地即将生效,现在的主要问题是外国企业能够做些什么来适应或者减轻该法的影响。中国的政治计划从各方面说都是自我生成的,这几乎自动意味着与外国商业同行的接触是受限的,或者是受控制的。外国企业必须明白这一点,以便定位自身对经济发展进程的潜在贡献,使其成为一个增长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