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朱锋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

重要的“一小步”

2017-08-28
S3.jpg

8月5日,第50届东盟国家外长会议批准了中国-东盟“南海行为准则(COC)框架协议”。这是管控争议、降低紧张局势、防止南海问题破坏中国-东盟关系取得的重大进展,展示了中国和东盟成员国在重大问题上的共识与一致。

框架协议的签署虽然只是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向前迈出的一小步,但实际上对中国与东盟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自2002年中国和东盟签署发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以来,15年过去了。这期间,两个因素一直在妨碍中国与东盟及东盟国家就南海行为准则达成一致意见。其一是在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争议问题上,南海行为准则究竟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其二是谈判南海行为准则,双方需要避免什么样的争议因素?重要的是不能混淆南海行为准则谈判和解决主权争议的谈判。南海行为准则应该为谈判解决南海主权与海洋权益争议创造条件,而不能直接干涉或者阻碍谈判进程。

另外,如果南海行为准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那么这一文件的谈判从一开始就不能成为域外力量干涉南海问题的工具。任何谈判都应该是中国和东盟之间为推进地区稳定与合作,自主、自觉、自愿采取对话的结果。进一步来说,在南海行为准则磋商进程中保证中国与东盟的合作精神是根本性的,有意愿降低域外势力的干扰才有助于维持南海的和平。

自2002年以来,南海局势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和东盟中的南海声索国都加大了对南海权益主张的投入。中国的南海岛礁建设进展改变了这一地区的战略局势,成为中国在南海维权与维稳的重要依托。

在域外大国的干预与支持下,东盟中的南海声索国加大了主权争夺。菲律宾让南海争议第一次走进国际仲裁,破坏了中国与东盟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中达成的南海相关争议应该通过外交途径谈判协商解决的共识。仲裁庭宣布对菲律宾所提仲裁案拥有管辖权,本身就违背了只有双方穷尽外交手段才应诉诸第三方解决的国际法原则。

南海行为准则框架文件其实已经概括和反映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发表15年以来南海争议的新形势,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和东盟决心管控分歧、缓和紧张局势、规范各国行为、深化战略合作的强烈意愿与务实精神。框架文件虽然言简意赅,但立意清晰,不是简单地着眼于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南海的行为,更着眼于未来南海的危机管控和共同行动机制。

中国和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将不断向前推进。今年晚些时候,中国与东盟有望启动达成有约束力南海行为准则协议的正式谈判。中国和东盟需要将这份框架文件规范化,为世界展示即便有主权争议的国家仍能通过自律与务实合作及建立区域机制,管控南海争议与紧张态势。正如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所说,“历史将会证明,谁是南海真正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