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喜马拉雅山足够大,容得下中印两国

2017-08-29
S3.jpg
一名印度士兵在位于15,500英尺高的山峰上的麦克马洪线关口站岗,距阿鲁纳恰尔邦,布姆拉的达旺县约47千米。照片来源:法新社。

中印两国在洞朗地区的对峙已将近两个月,双方国内主张使用武力的呼声一直不绝于耳,未来爆发武装冲突的风险也在渐趋增加。这场对峙如今看起来更像是现代国际关系中的一场“胆小鬼博弈”,即双方互相向着对方驱车而行,最先避让的一方或会被耻笑为“胆小鬼”而丧失声望,如果双方都选择拒绝避让,两车将会出现正面相撞,最终都会成为失败者。

对印度来说,似乎已经算定中国会因为国内政治、“一带一路”等考虑不可能轻启战端,故而对中国的警告和劝说置若罔闻。事实上,无论中国是否采用军事手段,印度已然在这场对峙中处于下风。首先,双方对峙地点系中国和锡金的传统边界地区,印度早已在国际条约中承认了这一点。目前之举只会在国际社会上造成印度长期霸凌弱小邻国、无视国际条约的印象,对其国际声望和形象并无任何助益。其次,对峙不仅无助于边界问题的解决,对于未来边界谈判更加不利。此类对峙更不可能阻止在这一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甚至还会促使中国以此为契机,加快在这一地区开展基建的速度和规模。最后,印度的做法还将进一步减少两国之间并不深厚的战略互信,增大其来自北面的战略压力。长期以来,由于台海问题悬而未决,中国的战略主导方向一直在东南沿海,印度此举或会促使中国不得不加强对印度方向的战略投入,在这样的战略竞争和军事对抗中,印度未必拥有很大优势。

按照印度官员的说法,中国在洞朗地区筑路威胁到了印度战略通道的安全。实际上,这不过是一个子虚乌有的托词而已,其根本原因则是印度这些年来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忧虑和抵制。在今年6月初上海合作组织阿斯塔纳峰会上,印度和巴基斯坦一道被接纳为该组织的正式成员。上海合作组织在成立之初正是为了解决各国之间的边界问题,随后才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地区合作机制。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为了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安全环境,曾经积极谋求与存在领土争议的周边邻国进行边界谈判,最终与俄罗斯和中亚国家顺利解决边境划界问题。相比之下,印度对于解决中印边界争端毫无诚意,直到今天还在幻想和期待中国作出毫无原则的让步。针对近些年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印度也一直态度暧昧,不仅拒绝支持相关项目,对于参与该倡议的周边邻国也颇多微词。以此观之,洞朗对峙和抵制中国产品等做法不过是印度担忧并试图阻挠中国发展的一个缩影而已。揆诸历史,世界上并没有通过阻止别国发展获得安全的成功先例。无论是阻挠中国在洞朗地区筑路,还是抵制“一带一路”倡议都不可能加快印度自身的发展,更不可能给印度带来更多安全和信心。与其被动地担忧和防范中国崛起,不如尽快抓住中国发展带来的机遇,积极地参与到中国的开放式合作倡议中,寻求共赢式合作与赶超型发展。

中国有句古话:朋友可以选择,而邻居却是无法选择的。中印作为比邻而居的亚洲国家,双方已经在喜马拉雅山两侧友好共处了数千年,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陷入子虚乌有的安全困境而不能自拔呢?中印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不仅有着共同的被殖民历史和苦难经历,也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更新基础设施、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现实挑战。在国际舞台上,中印两国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正在改变传统上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中印同属拥有深厚东方文明传统的国家,两国理当借助东方文明智慧开创一种全新的大国交往模式和国际政治文化。对中国来说,无论是欢迎印度参加“一带一路”建设,还是欢迎印度加入上海合作组织这样的地区机构,都已经向印度展示了中国希望与印度携手发展的战略意愿。对于谋求革故鼎新、振兴印度的莫迪政府来说,除了在洞朗地区冒军事冲突风险进行徒劳对峙之外,或许还应该有更重要的事情做。

一句话,喜马拉雅山足够大,容得下印度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