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德缘何要建立“多边主义联盟”2019-04-30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单边主义是新形势下霸权主义的新变种。法德欲借“多边主义联盟”联合更多国家应对单边主义挑战,维护自身利益和全球治理体制。
- 欧盟的中国难题:是系统性对手还是战略伙伴2019-04-29
邹思云(Rene Zou) 巴黎政治大学、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与美国不同,欧盟未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而是当作“系统性”竞争对手。虽然中国缺少经济与政治自由对欧盟的利益和价值观构成直接威胁,但双方仍然可以找到共同点。
- 中菲关系遭遇双重危机2019-04-29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学教席主持
在关键的中期选举中,菲律宾总统正面临国内对其亲北京政策的强烈反对。这次选举被当成对罗德里戈·杜特尔特总统职位的一次公投。
-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大挑战2019-04-29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百年未有之变局对世界的未来意味着什么,对中国又构成什么样的机遇和挑战。
- 中美贸易协议助推中国地位上升2019-04-16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中美贸易协议及美国“倒逼”效应不可能产生“颜色革命”后果,这种对抗与重构过程只能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更坚强有力,更富法治理性,使中国经济则更具开放性、创新性和全球引领性的潜质与实力。
- 欧洲的特朗普式对华立场2019-04-12
尼古拉·卡萨里尼(Nicola Casarini)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欧洲在对华立场上出现了分裂。虽然大多数欧洲国家形成了一种新的特朗普式对华立场,但罗马的民粹主义联盟却对中国和“一带一路”倡议敞开怀抱。
- “巨量效应”与平衡点:中美经贸战的启示2019-04-12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中美两国的决策者经历险境之后找到了处理战略竞争和“巨量效应”的平衡点,避免了双输的结局。对中国而言,这是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包含着发挥更大能动性的机遇。
- 如何理解当前中欧关系2019-04-10
冯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中欧过去几十年通过经贸合作均获得巨大好处,今后这一局面要继续保持下去,双方必须努力让不断上升的竞争是良性的,而不是恶性的。
- 中国以及西方的中国批评者2019-04-04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在中国问题上华盛顿已经形成两党共识:美国正面对一个操纵贸易的、独裁的知识产权窃贼,它对美国及其盟国构成战略威胁,理应受到惩罚。但这一共识是错的。事实上,中国的成就即使不被赞赏,也值得肯定。
- 中日美:特朗普攻势及日本的角色2019-04-03
乔里奥·普格列瑟(Giulio Pugliese) 伦敦国王学院讲师
日本对华政策一向是对更强硬美国大战略的响应。不过近年,随着安倍推行一套博取美国更多支持的对华战略,日美开始互换角色。但特朗普对中国的对抗性姿态想必让安倍感到忧心。
- 中美极地政策:地缘政治竞争的最后边疆2019-04-03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国正在制定极地战略,并加强全球极地治理政策的参与。无论谁掌管美国,这种积极立场都肯定与美国的议程相抵触。
- 中美对抗让菲律宾对美国的保证感到担忧2019-04-02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未来几年内中美关系可能持续出现摩擦。因此,如何平衡与两个大国的关系将是对未来菲律宾政府的最大外交政策考验。
- 美国不应把有问题的中国当成敌人2019-04-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华盛顿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避免两国关系变得更具破坏性。
- 中国与德美轴心的拐点2019-03-29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德美两国间日益加深的跨大西洋裂痕正成为中国的战略福音。面对特朗普粗暴的外交政策,德国人或许觉得更舒服的做法是同北京建立地缘经济伙伴关系,同时通过加强欧洲融合的议程对冲它所冒的地缘政治风险。
- 中美关系的演变、教训及影响未来的新因素2019-03-29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要充分认识中美两国的差异,总结双边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矛盾,避免陷入全面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