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休战:重建基于规则的WTO贸易体制2019-07-09
杰佛瑞·D·萨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中美贸易战休战是好消息,但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为了克服中美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和结构性挑战,我们应当把这次休战转化为长期努力,去恢复信任和正常经济关系,同时加强多边主义。
- “混乱多边主义”时代的中国与G202019-07-05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多边主义眼下正面临上世纪大萧条以来最大的低迷,但G20或许成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得以存续的关键。所有目光都投向出席本次G20峰会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这两位领导人正试图终结两国不断升温的贸易战。
- 大阪元首会晤后的中美关系2019-07-03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为了让中美关系真正“回到正轨”,北京需要将中共十八大以来已经作出的诸多承诺尽快转化为行动,而华盛顿则迫切需要重新校正其已经陷入“竞争迷思”的对华政策。
- 中俄关系:新的轴心2019-07-03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如中美竞争将成为未来十年国际关系的长期特征,与美国对抗的中俄轴心也会是全球地缘政治的一个核心特征。
- 中国是在打朝鲜牌吗?2019-06-28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访朝的主要意图是进一步推动中朝关系改善,鼓励朝鲜继续无核化进程。而让美国明白“去平壤需要途经北京”这个道理,不需要一次大张旗鼓的国事访问。
- 让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作用2019-06-26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困难时期,但从历史的长过程来看,这只是一个转型过渡时期。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将有助于克服眼前两国关系中的困难。
- 中美首脑大阪会晤2019-06-25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大阪会晤前,华盛顿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要诚实地面对极限施压的尴尬结局。此次会晤要取得成效,根本前提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目标需要重新校正。
- 大国共同担保朝鲜安全与发展思路渐明2019-06-24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大国共同担保朝鲜的合理安全与发展关切,是习近平与金正恩第五次会晤围绕半岛局势传递出来的核心信息。无论中美关系走势如何,促使朝鲜合理处置其核导计划和推动半岛局势缓和都是中方工作的基本方向。
- “敌人的敌人是朋友”2019-06-24
莱昂纳多·迪尼奇(Leonardo Dinic) 克罗地亚研究所(CroAsia Institute)顾问
当美国与欧洲和南方邻国等盟友争吵不休时,俄罗斯与中国就建立新的经济政治伙伴关系和反对美国的全球霸权达成一致。
- 大而不能倒——解读当下中美关系2019-06-21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用理性思考来观察判断中美关系,毫无疑问,最后双方还是会坐下来谈,谈成一个双方可以共处的新平衡。
- 中美关系如何避免“墨菲定律”应验2019-06-21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美双方需要建立一段缓冲期和冷静期,两国政府、学界、媒体需要利用这一冷静期展开广泛对话,推进对中美关系创新性图景的讨论,探索解决当前两国矛盾的创新性方式。
- 天堂尚远:美中竞争夹缝中的东南亚2019-06-21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美中竞争给东南亚团结带来了全新的严峻挑战,东盟各国应当继续与所有大国保持接触,并在联盟内部强化共识。
- 中俄关系寻求新突破2019-06-18
李勇慧(Li Yonghui) 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研究所研究员
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新定位赋予了两国关系发展更多的容量与内涵,表达了两国共同寻求新突破的信心和决心,体现出双方对两国关系的新期待
- 中俄提升两国关系会令美国不安吗?2019-06-18
何维保(He Weibao)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俄罗斯缺少与美国联手遏制中国的理由和动机,这是当前美国推行“联俄制华”战略时所面临的最大障碍。而未来中俄两国在面对美国时将会发展更加紧密的双边合作。
- 中美竞争的关键在于“人心向背”2019-06-10
胡波(Hu Bo) “南海战略态势感知计划”主任
中国已经在哲学层面提出很多好的倡议,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未来的关键是如何在周边外交和建构地区秩序中落实这些包容性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