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战略假设是否仍然可以成立?2019-12-04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作为自由主义国际秩序的领导国家,美国的言行如果让越来越多的国家得出结论,即我在这个体系内永远无法真正地实现发展和超越,那么这一体系必然会分崩离析。
中美关系是否仍然“要好起来才行”?2019-12-04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今天中美两国的国内发展战略,对一个合作性的中美关系的需求已经不像40年前或者30年前那样强烈。我们现在遇到的不是两国的外交问题,而是国内发展战略的选择问题。
美国在南海的小动作难撼区域稳定大局2019-12-04
陈子楠(Chen Zin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海洋战略研究所副研究员
美军行动目的是打断南海局势的降温趋稳进程,挑动周边国家对华关系,“忽悠”东盟国家响应美国印太战略。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最终要靠域内国家,南海地区长治久安的最大受益者也必然是域内国家。
何亚非大使访谈2019-11-29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2019年11月15日,在中国进行美国研究的著名学者何亚非在香港与中美聚焦的主持人周柳建成进行了对话。
中俄与导弹外交2019-11-28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宣布,中国和俄罗斯将建立联合导弹预警系统。这一庞大工程引发人们对中俄关系的未来以及这种关系如何融入全球军事秩序的猜想。
大转变中的中美关系:确定与不确定2019-11-27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在战略竞争主题下,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摩擦与紧张将成为中美关系的新常态。北京和华盛顿都认识到对抗将会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管理”将成为过渡时期最重要的关键词。
中国对美实施主动“接触政策”的必要性2019-11-27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美国的对华认知和政策意图是在同中国和世界互动的进程中建构的,中国对美主动接触政策符合中美关系稳定和发展的需要。
中美“脱钩”有合理性吗?2019-11-27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中美两国在一定程度上脱钩似乎是必然的,如果双方都以一种法制化的、符合市场规则的方式来局部脱钩,同时彼此理解对方为何要推动脱钩,那么事情就不会变得过于糟糕。
认识彼此力量限度 建立中美竞合关系2019-11-22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美双方在某种程度上是通过博弈来增进了解的,最重要的是认识彼此力量的底线。双方都有认知后,才能克服对对方的恐惧。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与中美关系2019-11-20
薛力(Xue Li)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中心国际战略研究室主任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回答了中国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强调中国将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2019-11-15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麦肯锡最近的一份报告称,中国对世界的依赖度降低了,而世界对中国生产和出口的依赖度还在不断上升。
中美应该为“竞合”时代做准备2019-11-08
傅莹(Fu Ying) 外交部前副部长
概要:看中美关系的未来,关键在于双方能否继续在同一个国际体系内和平共存,解决分歧。如果两国滑向对抗,则有可能导致世界的分裂。
如何应对衰落的俄罗斯2019-11-08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衰落的大国与崛起的大国同样值得外交上的关注。唐纳德·特朗普总统离任后,美国必须制定出严肃的对俄战略。
中美关系战略新面貌2019-11-06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18年以来,中美关系的变化导致战略新面貌的出现,而这种“新”是以两国关系全面恶化和对峙为特征。
彭斯演讲释放混乱信号2019-11-06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彭斯的演讲未能让中国方面感受到来自华盛顿的善意,它释放的是有关美国对华政策的混乱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