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植根于农业2024-03-13
凯伦·曼克尔(Karen Mancl) 俄亥俄州立大学食品、农业和生物工程荣誉教授;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研究员
20 世纪 70 年代初以来,美国和中国组织农业科学家团队交流,探索粮食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1979 年以来,农业一直是《美中科技合作协定》的内容之一,超过 2100 名美国科学家前往中国,了解中国的农业技术,同时,超过 2100 名的中国科学家访问美国。遗憾的是,这份基础性的协定在2023 年 8 月到期,随后仅延期 6 个月。
- 美国对中国“非市场政策”的认知误差和行动偏差2024-03-05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美国主张通过政府干预、科技封锁、财政补贴等产业政策来保护国内产业,却抨击中国的“非市场政策”,并将其同美国国内就业形势挂钩,此等做法不利于美国改善国际形象和提振国际声誉。
- 经贸“压舱石”能否继续助推中美关系2024-03-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方推动“脱钩”和“去风险化”,给中美经贸关系带来不小冲击。2024年美国大部分行业即将进入补库存周期,中国扩大内需战略和高水平开放深入推进,也将进一步释放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潜力,这些都有利于中美经贸形势的改善。
- “大金砖合作”元年:热点与难点2024-03-04
王友明(Wang Youmi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作为一种与西方盟友体系截然不同的合作机制,金砖既是代表“全球南方”在新一轮产业链和价值链重构中合作互补、联动自强的多边机制,也是百年变局形势下国际秩序重构的主要驱动因素。“大金砖合作”必将推动全球治理架构从“中心-边缘”向“平等-共治”模式转变。
针对乌克兰的金融干预是有代价的2024-02-29
顾宾(Gu Bin) 清华中国论坛特约专家,北京外国语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世界银行、IMF等布雷顿森林机构资助对俄战争,破坏了其章程体现的法治理念,或恐违反经济公正、审慎和政治不干涉的原则。
“一带一路”在欧洲的持久存在2024-02-29
尼古拉·卡萨里尼(Nicola Casarini) 意大利国际事务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的互联互通项目正在整个欧洲大陆进行重构。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项目和投资方面,西欧和东欧的分歧日益扩大;但是,欧洲整体欢迎与中国货币的互联互通以及人民币的广泛采用。
- 2024年中国主要经济数据预测2024-02-06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2024年中国经济继续回稳向好。预计积极的财政政策将加力提效,货币政策继续稳健,同时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短期内,将通过逆周期、跨周期政策协同发力来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并将扩大内需作为工作重点。中长期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要依托创新驱动。
- 中国缺少一些想象力2024-02-06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中国正处于关键时刻:其容易出现通货紧缩的债务密集型经济表现不佳;中国政府卷入了与美国的严重大国冲突;它还面临着人口危机。最糟糕的是,中国政府没有实施突破性的改革,而是越来越多地利用意识形态和过往的策略应对这些挑战。它具有新意的棘手问题解决方案非常少。
- 印度对华产业替代的政策实践与底层逻辑2024-01-08
胡仕胜(Hu Shis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亚所所长
中印关系交恶是莫迪政府加快“对华产业替代”的底层逻辑,加勒万事件爆发以来,中印双边任何问题动辄被“泛安全化”,使得中印产业互动模式从原本可以“优势互补”变成了印度“踩着中国过河”。
欧盟“丝绸之路”仍落后于中国“一带一路”2024-01-04
塞巴斯蒂安·康丁(Sebastian Contin Trillo-Figueroa) 中欧顾问/战略家,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院研究员
欧盟引领全球基础设施建议的行动代价高昂,但仍落后于美国和中国的投资计划。欧洲需要做出重大改变,才能赶上世界的领先大国。
纠偏中欧关系须形塑利益新框架2023-12-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面对当前处于巨变中的国际局势,以及中欧关系起伏波折带来的严峻挑战,中欧须积极探索双方关系的新范式,形塑中欧利益格局的新框架。
中国经济确定性正在增加2023-12-05
徐洪才(Xu Hongcai) 中国欧美同学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止跌回升态势。建议中国每年在数字经济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健康养老产业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在低碳绿色领域增加几万亿元投资,多管齐下弥补房地产结构调整造成的巨大缺口。
数据跨境流动新规的风向标意义2023-10-20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数据跨境流动新规在很大程度上完善了中国数据跨境流动管理制度,使发展利益与安全利益达成新的平衡,并更侧重于发展利益。
“一带一路”:中国的,世界的2023-10-20
王义桅(Wang Yiwei) 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副院长
“一带一路”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中国必须避免债务与通货紧缩的持续上涨2023-09-25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相对于其增长潜力,中国经济表现不佳。不仅投资和消费需求弱于预期,而且还面临通货紧缩和债务的双重挑战。虽然消费者价格通胀接近负值,但生产者价格通胀处于负值的时间已经达到一年。与此同时,由于疫情期间支出增加以及前几年宽松的货币环境,私营和公共部门积累了巨额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