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洲应当在中美关系中扮演何种角色?2022-05-06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欧洲对华政策不应囿于俄乌危机,而应跳出俄乌看待中欧整体关系。欧洲更要认清战略自主在当下的宝贵价值。
- 《鱿鱼游戏》与中美追求共同富裕的竞争2022-02-18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国正在追求一种有别于西方的共同富裕路径,希望通过探索提出一种新的中国方案。该方案将与拜登政府提出的“重建更美好未来”形成竞争,并共同引导国际社会将关注点拉回到本国的民生发展问题上。
- 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2021-12-02
刘遵义(Lawrence Lau) 香港中文大学蓝饶富暨蓝凯丽经济学讲座教授
遏制或孤立中国经济毫无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所有国家都会在全球化的倒退中成为输家。
- 中国今后五年发展的重点2021-03-17
李稻葵(Li Daokui) 经济学家、清华大学经济学教授
“十四五”期间的全球化可能是一种新型全球化,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呼吁、推动、维系的全球化。“十四五”的战略总目标是调整好中国经济发展状态,从过去在大程度上依赖外循环、国际市场和国际技术,转到内外相对比较平衡的新发展格局。
- 百年变局开启新征程2021-03-01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百年变局进入加速期,各种全球性难题交叉叠加,给人类带来史无前例的严峻挑战。
- 展望2021:百年大变局不可逆转2021-01-14
黄靖(Huang Jing)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学院教授
政治上,世界格局由一强独霸向一强多极发展的大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经济上,随着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以及中国积极参与CPTPP谈判,加之“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将迈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 合作还是分裂?——后疫情时代的全球化2020-11-17
傅莹(Fu Ying)
放弃全球化将导致世界的碎片化和更多混乱,主流声音是继续推动、改进和完善全球化,这需要中美等大国的稳定合作。
- 不应对中国“双循环”有战略误判2020-10-27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双循环”战略将通过更大力度地实施结构性改革和新一轮高水平开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一步加深中国与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
- “全球治理”是有用机制还是时髦词汇2020-10-14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全球治理在应对危机时有能力不足的一面,但也不能否认它的积极作用和巨大潜力。
- 全球化与管理合作性竞争2020-07-06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尽管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称之为新冷战却是一种误导。双方都应当寻找必要的“底部”和“安全网”,以建立起最适用于美中合作性竞争的框架。
- 新冠疫情推动全球化低潮2020-07-02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影响深重,虽不会终结全球化,但将助推全球化低潮。
- 重视疫情对全球化的影响2020-06-19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在后疫情时代,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可能提出更多维护各国经济主权的问题,对全球化的规则进行若干修改,全球化可能进入2.0时代。
- 疫情应是新一轮全球化的开始2020-05-14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新冠疫情将使成本效益驱动型的上一轮全球化走向终结,并推动社会公平公正驱动型的新一轮全球化的开始。
- 疫情过后我们将面对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中国2020-04-30
张燕生(Zhang Yanshen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疫情的全球性影响将引发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应链以及中国经济贸易和产业布局的改变。
- 新冠疫情后的国际秩序2020-04-29
罗伯特·马利(Robert Malley) 国际危机组织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新冠疫情似乎使进一步协调国际政策的主张更有说服力。但危机往往强化并加速已有的趋势,当下反全球化的本土主义可能会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