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张燕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

疫情过后我们将面对一个不同的世界和中国

2020-04-30
AAA.jpg

这次疫情是全球百年一遇的重大公共卫生危机。新冠肺炎有可能成为长期伴随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的一种新流行病,它不分高低贵贱、白人黑人、东方西方、中国美国。在获得有效的疫苗和药品之前,应对新冠肺炎的有效方式是隔离和增强自身免疫力。隔离会造成消费、投资、贸易、物流、商流、人员流动以及产业链、供应链等的停顿和中断,疫情的全球性影响也将引发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全球供应链以及中国经济贸易和产业布局的改变。疫情结束后,我们将面对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和不一样的中国。

疫情第一波是武汉成为重灾区。从1月23日武汉封城,3月19日武汉新增病例归零,再到4月8日武汉解除封锁,中国控制住了新冠疫情,代价是第一季度GDP下跌6.8%。2020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谋划开局之年。这预示着未来40年改革开放将面对更加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环境。

第二波是美欧疫情蔓延。4月17日,全球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20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14万例。G7除日本以外,其余西方六国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的58%,累计死亡病例占全球的69%。其中,美国累计确诊病例占全球的31%,累计死亡病例占全球的22.75%。IMF今年1月份预测全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3%,4月份下调为-3%。美欧经济将陷入深度衰退。

第三波很有可能波及拉美、非洲和南亚次大陆。全球新增病例前十国家包括排在第二位的土耳其(新增9154例),排在第四位的俄罗斯(新增 4070例),排在第七位的巴西(新增2791例),以及伊朗(1499例)、新加坡(1351例)。

新冠疫情不仅加剧了原有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布局的对立冲突,也带来抗疫模式背后的政治因素竞争。中国第一季度控制住疫情影响,开始全面加快复工复产复市,启动经济社会生活正常化,而美欧第二、第三季度可能在疫情重创下艰难应对,从而加剧了中美抗疫的政治竞争。这不仅加快了“去全球化”进程,而且加剧了“去中国化”进程。其中一个明显倾向是将中国疫情扩大化,将中国抗疫模式歪曲化,将制度竞争显性化。来自美国精英代表发表的公开信呼吁中美团结合作、联合抗疫,但当年美苏团结合作抗击法西斯,战争结束后却迎来了冷战。如果仅把中美合作抗疫当作权宜之计,那么疫情结束后大国政治经济的对抗和分裂将加剧而不是缓和。

新冠疫情造成东亚、欧洲和北美这世界三大生产网络的产出大幅下跌,从需求和供给两端对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产生巨大的不可预见的冲击。其直接影响是12个月、18个月还是36个月,其间接影响是否会持续更长尚不得而知。

由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严重打击了生产者和消费者信心,孤立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国际经贸冲突可能再次升级,从而加速全球化收缩,甚至加快逆全球化进程。疫情结束后,世界各国将会做出具有长期性、战略性和全局性影响的供应链布局调整。

一是疫情结束后,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把确保供应链安全上升为重大系统性风险应对战略加以实施,战略性产业供应链会回归本土。

二是科技“逆全球化”趋势可能全面凸显。世界主要大国会重构国家科技供应链体系,强化全球科技主导力将成为新趋势。

三是世界大国将加强供应链的“国家干预”能力。例如特朗普政府紧急启动《国防生产法案》力保战略物资生产本土化,法国拟考虑动用国有化等干预措施保护受威胁大型企业或重要经济资产。这些临时性措施有可能长期化、制度化,使2020年成为政府作用提升的标志性一年。

四是国际大三角分工格局将加快调整。过去美欧为全世界提供市场和技术,疫情使美欧的市场购买力大幅萎缩,关键零部件和重要材料与设备的供给中断,因此它们有可能试图通过供应链回归和加速再工业化重塑实体经济。过去东亚为全世界提供制造和人力等要素,疫情迫使“10+3”东亚地区加强合作,协调扩大区域内需,共同稳定区域供应链、恢复区域产业链、提升区域价值链。过去中东和亚非拉国家为全世界提供能源和资源,疫情结束后它们也将加快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本地化趋势。

五是供应链东移步伐会加快。全球疫情率先趋于稳定的是东亚地区。中日韩和东盟的复工复产复市及社会经济正常化会领先美欧地区,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东移将使东亚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六是供应链缩短的趋势将加快。新冠疫情、去全球化和新科技产业革命的相互作用将加快推动全球供应链更短、更本地化、更分散化的趋势。跨国公司将进一步收缩跨国经营的全球布局,以避免供应链过长、价值链过度全球化、产业链过分集聚所带来的断链风险。

七是供应链区域化趋势将更加明显。RCEP(不包括印度,经济规模占全球约28.9%)、CPTPP(经济规模占全球约13.1%)、欧日EPA(经济规模占全球约28.1%)、美墨加协定(经济规模占全球约27.6%)等大型区域贸易协定的签订将改变全球供应链、产业链布局。

八是医药、健康、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市场成长性最好的科学抗疫供应链网络。该网络将更加重视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更加重视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的应用,更加重视全方位国际合作。

九是分散化将成为主流趋势。新冠疫情会改变人际交往方式、人群集聚频率和服务空间密度,促进网络会议、网络商品交易会、网络购物等新业态的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与数字技术、生产性服务业和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形成更加分散化、碎片化、个性化的新型供应链网络。

十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供应链将成为新增长点。

这次疫情结束后,中国发展的国际格局和产业布局将面临三个不确定性变化前景。一是科技领域更加脱钩抑或挂钩的前景不确定,避免脱钩的举措是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推动更开放的国际科技合作。二是规则和标准领域更加脱钩还是挂钩的前景不确定,避免脱钩的举措是在确保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更快推动与国际高水平规则和标准的衔接。三是供应链和产业链领域更加脱钩还是挂钩的前景不确定,避免脱钩的举措是在自主可控的基础上形成更紧密、更高层次的区域内、产业内和产品内分工合作链接。

新冠疫情对中国的影响重大深远。在与新冠病毒作持久斗争的过程中,中国作为全球有重要影响力的负责任大国,要为推动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布局在疫情结束后朝着和平合作及可持续方向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