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控南海分歧,中美要回答三个问题2018-06-13
杨力(Yang Li) 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
由于在南海的战略定位和利害关切不同,中美难免会产生碰撞和摩擦。最终能否摸索出一条良性互动的共处之道,端视双方能否突破战略互信缺失的瓶颈,管控矛盾和分歧,实现基于规则的利益趋同。
- 中美冲突的形态2018-06-1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对大多数美中贸易战观察家来说,开战原因是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遇上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信条。但这种解读错失一个关键的发展动向,即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告终结。
- 中国如何打造朝鲜半岛和平前景2018-06-07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
中国也许没有撮合美朝谈判的金钥匙,但不可低估北京在一份持久的和平协议中的作用。如果特朗普总统不关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先事项,他与朝鲜政权的谈判就不会走得太远。
- 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某种程度的转折2018-06-0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中美目前正站在相互战略误判的十字路口。造成误判的推手是多方面的,双方必须思考彼此沟通中存在哪些误传和误解,两国关系是否已经陷入“相互刺激的循环”。
- 中美关系中的两个“必然”2018-06-0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两国合作发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应该弘扬“发展合作”的“必然”,缩小“产生矛盾”的“必然”。
- 美欧同盟分裂加剧2018-06-01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优先”正在破除传统东西方的藩篱,击碎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西方阵营,促使政治多极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美朝“特金会”博弈2018-05-31
杨文静(Yang Wenj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外交研究室研究员
近期美朝围绕“特金会”是否举行展开拉锯战。由于特朗普和金正恩的不确定性,围绕朝核问题呈现出的缓和状态非常脆弱。
- 美国对华政策阴晴多变的背后2018-05-24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美国新政府在执政第一年对华罕见示好,但今年以来美方态度突变,对华罕见强硬直至发难。
- “特金会”:美方应做到“三不要”2018-05-24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美国在美朝首脑会谈前和会谈时,应该做到不对朝鲜套用“利比亚模式”,不对朝鲜一味施压,不单方面向朝鲜提要求而自己不作任何妥协。
- 21世纪以来中美俄三角关系的逻辑变化2018-05-23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去年末和今年初美国政府发布的三个战略文件,同时认定中俄两国为美国全球利益的挑战者和现存国际秩序的修正者。显然,美国国家战略制定者已经改变了以往对中俄分而治之的战略运筹逻辑。
- 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加剧中东局势紧张2018-05-23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美国宣布退出伊核协议,使已经搅得四邻不安的叙利亚、也门等热点问题的解决变得更为复杂艰难,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也面临严峻挑战。
- “特金会”改变中美在亚洲的关系2018-05-23
桑普森·奥佩迪萨诺(Sampson Oppedisano) 纽约新学院米兰国际事务、管理和城市政策学院,院长行政助理
最近几周,全世界都目睹了人们认为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朝韩之间的紧张关系不仅解冻,而且两国似乎朝着开放和重建外交关系迅速迈进。
- 中美会形成新冷战吗2018-05-18
王帆(Wang Fan) 外交学院副院长
中美相互依存应该可以避免中美形成传统冷战。如果有所谓新冷战,其冲突或竞争的形态很可能更加多样与多元化。
- 特朗普退出伊核协议是历史性错误2018-05-17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特朗普有关美国退出伊核协议的决定将给中东格局、美欧关系以及国际防核扩散努力带来巨大负面影响。
- 从文明对话到建立战略信任2018-05-17
马加力(Ma Jiali) 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国际战略研究中心主任
中印关系虽有发展,但是彼此互信不足。要进一步加强两国战略互信,双方应有体察国运的战略观、纵览全局的整体观和洞悉古今的历史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