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裴敏欣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防止中美冷战为时未晚

2018-11-21
a.jpg

一种令人不安的共识正在战略界迅速形成:美国和中国正走向长期地缘政治冲突。无论你愿意怎么称呼它,是新冷战还是战略竞争,令人遗憾的事实都是这两个世界大国之间的建设性接触时代已经结束。

事后来看,其原因并不难理解。中国国力的快速增长可能是最重要因素之一。直到2000年,中国GDP按美元计算才相当于美国的13%左右。但是到2017年,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达到美国的63%。过去17年里,中国相对于美国在实力上增长了近五倍,正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这打乱了全球力量平衡,导致美国在战略上做出反应。

此外,接触政策所依托的几个重要基本假设都没有实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并没有带来政治自由化。中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与西方的市场经济体制之间的冲突也变得难以收拾,因为中国有巨大的财政资源,它利用这些资源补贴国有企业,使之齐心协力地挑战西方的技术垄断(以“中国制造2025”为代表)。

这种叙事在美国各党派当中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并且发挥着关键作用去说服美国决策者把他们的对华政策从接触转向对抗。由于新的对华强硬政策几乎得到美国安全部门和商界的一致支持,因此,有理由认为美国对华政策的基调已经确立,而且在未来几年内不大可能出现转变。

不过,更仔细地分析近期动向就可以看出,美中之间的地缘政治冲突仍处在初期阶段。尽管双方战略界人士都认为两国正走向冲突,但幸运的是,迄今为止美国和中国避免了导致双方长期关系陷入万劫不复的灾难性冲突。而且,虽然美国政治领导人都认为强硬战略更符合美国的利益,但他们还没有为执行这一战略制定出具体政策,或设定一个最终目标。更重要的是,即使那些主张与中国对抗的人也存在分歧。一些人认为,对抗策略将取得接触政策所没有取得的结果。对这群人来说,他们的算盘有可能因为中国的让步而改变。当然也有其他人把中国看作不共戴天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让步对这群人来说大概毫无用处。

为了避免将中国诱入中等收入陷阱、使亚洲分裂为两个对立阵营甚至引发中美直接军事冲突的灾难性冷战,北京需要双管齐下。

首先,中国领导人必须尽一切可能缓和目前与美国的紧张关系。最重要的议程是做出实质性让步,结束贸易战。布宜诺斯艾利斯G20峰会(11月30日至12月1日)也许是解决美国对中国贸易行为合理担忧的最后机会。为此北京必须在谈判桌上拿出最佳提议,测试特朗普政府的诚意。这份提议必须具有实质性、广泛性和可信性。即使不可避免地,中国需要做出的让步将超过它迄今为止的意愿,但早日结束贸易战将在许多方面给中国带来巨大的长期利益。

战略上,它将中止美中关系的恶性循环。关键是实质性地迅速实施让步措施有可能赢回美国商界,虽然他们一向支持接触性政策,但中国近年来的商业政策疏远了他们。经济上,亲市场的让步将刺激新一轮经济改革,大大减少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让市场力量更有效地分配资源。这正是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改革目标。当然改革会带来短期痛苦,比如国有企业会被重组并丧失工作岗位,但整个中国经济将更有生产力和可持续性。

该战略的第二点是主动避免军事冲突,尤其在南海和台湾海峡这两个热点地区。

回想起来,是南海的人造岛建设和军事化导致华盛顿对接触政策进行重新评估。今天,南海仍然是中美之间有可能发生意外军事冲突甚至有预谋海战的几个地区之一。最近中国军舰和美国驱逐舰在一座人造岛附近几乎相撞只是其中一例。为防止类似事件发生,中国领导人必须向区内军事单位发出严格且明确的指令,使之不得主动挑战在国际法许可范围内展开行动的美国舰机。此外,北京还应该暂停这些岛屿的军事化,履行几年前习近平主席对奥巴马总统的承诺。

在台湾问题上,中国需要抑制使用强制手段回应美国支持台湾的冲动。最近几个月,北京也许有理由不满华盛顿做出的支持台湾的象征性姿态(如通过《台湾旅行法》、政府高官批评中美洲国家与台湾断交与中国建交)。虽然外交抗议是必要的,但对台湾使用任何军事威胁或高压手段都是不明智的,有可能导致与美国的直接军事对抗。若1996年台湾海峡导弹危机重演的话,也许会失控。

如果采取这种双管齐下的策略,中美就有可能在影响力和战略优势竞争中保持合理的克制。这两个国家恐怕再也无法恢复建设性的接触,但它们也许能避免一场破坏性冷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