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思考未来中国2017-05-31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和七年前首次在耶鲁开设“未来中国”课程时相比,罗奇认为如今的中国正变得更加关注外界,更加独断,更加以权力为中心。同时,中国看起来不再那么致力于推动以私人消费和重组国企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议程。这是否会改变中国再平衡的最终结局目前仍难判断。
投资50万移民美国:库什纳在中国兜售签证项目2017-05-31
桑普森·奥佩迪萨诺(Sampson Oppedisano) 纽约新学院米兰国际事务、管理和城市政策学院,院长行政助理
贾里德·库什纳的库什纳公司鼓动中国投资者投资他的数个高端奢侈地产项目。作为回报,投资者将有资格申请EB-5签证并移民美国。和总统关系亲密的库什纳推销这一联邦签证项目并直接获益,引发了利益冲突的质疑。
向中国产业战略学习2017-05-31
理查德·科萨尔-怀特(Richard Kozul-Wright) 联合国贸发会全球化与发展战略部门主任
丹尼尔·普恩(Daniel Poon) 联合国贸发会经济事务官员
“中国制造2025”有时被描述为守旧的、自上而下的重商主义行为及进口替代政策,但这种解读忽略了中国在产业和金融政策上的积极尝试。事实上,该实验或许能为其他国家提供政策评估与创新的宝贵经验教训。
北京峰会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全新视角2017-05-31
傅梦孜(Fu Mengzi)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一带一路”开局良好,丝路基金的设立和亚投行工作卓有成效,国际认同不断提高,但“一带一路”建设周期长,投入资源巨大,需着眼长远,各方消除不应有的疑虑,注意风险防范与应对。
美国对华交易性贸易政策有可能陷入僵局2017-05-26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近期美国和中国达成的贸易协议显示特朗普总统和习近平主席的海湖庄园会晤开始产生具体成果。不过,交易性策略存在陷入僵局的风险,它需要更多基础性协议的支撑,例如美中双边投资协定。
美国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提防过度?2017-05-26
阿米塔伊·伊兹欧尼(Amitai Etzioni) 乔治·华盛顿大学教授
阿米塔伊·伊兹欧尼认为,在决定美国应以何种方式回应“一带一路”倡议时,应首先区分影响力和支配力的区别。他认为,中国扩大军事支配力的举动应被阻止,但中国提升地区经济影响力的努力应被包容。因此,美国没有理由反对“一带一路”倡议。
中美贸易能否在高科技、钢铁和能源领域取得突破?2017-05-23
何伟文(He Weiwen)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早期成果的无形意义大于有形好处。除了百日行动计划,对中美两国来说,高科技、能源、钢铁和基础设施融资领域也存在有利可图的机遇。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框架机制合作2017-05-1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以规则为主导构建高标准高质量的“一带一路”自贸区网络是大势所趋。为促进“一带一路”区域贸易畅通,必须加强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各层次的密切合作。
“一带一路”:与中国和亚洲合作的新愿景2017-05-18
包道格(Douglas Paal) 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会长
陈懋修(Matt Ferchen)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非驻会研究员
在对中国全球角色的改变特别是对“一带一路”进行大肆渲染的背后,存在着一个重要却没有答案的问题:美国在更大范围内重塑与中国和亚洲关系的长期战略是什么?
“一带一路”与中美在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合作2017-05-16
贺文萍(He Wenping) 察哈尔学会高级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自2013年中国政府提出"一带一路"倡议3年来,"一带一路"已日益成为中国和平发展外交的一张亮丽名片以及广受国际社会欢迎的全球公共产品。3年来,……
特朗普税改能否落地仍存较大变数2017-05-1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减税有可能带来经济增长并扩大税基,但能否弥补财政收入的减少尚难估量。美国参众两院目前由共和党控制,然而一些保守的共和党人并不赞同公共债务肆意增加。因此,特朗普最终的减税方案仍存较大变数。
新丝路将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共生2017-05-08
保罗·塞达礼(Paul Sedille) 《欧亚视觉》创始人,记者、制片人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就在美国新政府减少对多边机构的承诺,向自由贸易学说发起挑战的时候,中国提升了其全球化支柱形象,并加大力度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面对全球化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有理由把中国的“一带一路”理解为“丝路体系“的组成部分,这一基础性结构以中国为中心,但又与美国打造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共生。
特朗普税改更可能伤及美国而不是中国2017-05-08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最近,特朗普总统公布了美国减税计划,以便让美国公司的收入回流。一些人预计它会对中国制造业形成巨大挑战,并导致资本外流。但现实情况要复杂得多。
中美经贸关系应超越“百日经济计划”2017-05-04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经贸关系应超越“百日经济计划”,深化经贸产业合作,推进两国优质生产要素和创新资源整合,逐步消除投资壁垒和各类投资歧视性政策,加快双边投资协定谈判,并探索在条件成熟时启动范围更广的双边投资与贸易协定谈判。
站在新周期起点的中国经济不再悲观2017-05-02
钟伟(Zhong Wei)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当下的中国经济仍然弥漫着悲观气氛,但一系列证据表明,中国经济似乎正在经历长周期的拐点,经济增长新周期的起点逐步确立,虽然中国这个拐点的普遍确认仍需假以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