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2017-07-31 11:21:32 解密中国的经济弹性
长久以来,悲观主义者一直不断重复老错误,用看待本国经济的方式看待中国经济,把主要发达国家受到危机重创的结果强加给中国。这种做法过去是错误的,现在依旧是错误的。
2017-05-31 13:58:43 重新思考未来中国
和七年前首次在耶鲁开设“未来中国”课程时相比,罗奇认为如今的中国正变得更加关注外界,更加独断,更加以权力为中心。同时,中国看起来不再那么致力于推动以私人消费和重组国企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议程。这是否会改变中国再平衡的最终结局目前仍难判断。
- 2016-10-27 15:44:26 没有中国的世界经济
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里,中国越来越被看成是下一场灾难。斯蒂芬·罗奇却有不同看法。他认为,正如IMF10月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道所言,如果没有中国,世界经济早已陷入衰退。
- 2016-09-06 16:44:17 全球增长——依然中国制造
夸大中国减速的焦虑不绝于耳,但中国经济仍然是世界GDP增长的最大贡献者。对于以失速速度蹒跚前行的全球经济而言——如果再来一次大冲击,恐怕就无法避免再次陷入衰退了——这一贡献无比重要。
- 2016-07-29 14:02:58 全球化面临崩溃风险
特朗普崛起和英国“脱欧”的教训是,虽然理论上看似精妙,但全球化在实践中遭遇挫折。包括笔者在内的信奉自由贸易者必须认真对待刺耳的反全球化呼声。
- 2016-06-01 14:13:32 为何美国应多储蓄少消费,而中国正好相反
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都将矛头直指中国和“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将其视为是饱受磨难的美国工人的苦难根源。美国需要更多储蓄、更少消费,而中国应当更少储蓄、更多消费。为了实现这一点,两个国家都须克服很多根深蒂固的观念。
2016-02-01 15:45:47 对中国拉响错误警报
对中国经济崩溃的担忧被夸大了。随着中国向新增长模式过渡,中国最终必须要解决经济再平衡取得进展与金融改革出现挫折之间不协调的问题。但这种不协调并不会导致大难临头的危机。
- 2015-08-26 13:45:29 中国的复杂问题
中国经济、金融市场、地缘政治战略和社会政策都在发生结构性变化,而最终的考验,也许就在于处理这些事态间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中国领导层能胜任吗?还是他们的胃口太大?
- 2015-05-12 00:00:02 经济政策大转向
金融工程很大程度上只让最富裕阶层获益。货币宽松政策未能刺激后危机时期的经济体出现有意义的复苏。全球经济面临陷入一连串危机的威胁。就像中国总理李克强所强调的,要化解这一切,答案是下决心进行结构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