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的南海局势:变与不变之间2017-04-18
康林(Sébastien Colin)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副教授
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南海仲裁案判决是否会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出人意料地开启一轮和解?这个问题很难有定论,因为在这些变化背后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延续性,而这很可能随时削弱已经取得的进展。
特朗普让东盟备受冷落2017-04-11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作为设想中的区域一体化引擎和东亚安全架构基石,东盟一直收效甚微地寻求调解海上纠纷,避免地区冲突。然而,除了担心所谓“东盟中心地位”逐渐丧失,东南亚国家还害怕中美在本地区的紧张关系突然破坏性升级,尤其万一特朗普政府为展示强硬而走得太远。
警惕日本“搅局”南海2017-04-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日本虽非南海有关争议当事国,但在南海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诉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日本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可能继续加强。鉴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早做谋划,维护好当下来之不易的逐步趋缓的向好局势。
南海问题正在步入地缘政治竞争的时代2017-04-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南海问题正站在地缘政治竞争的十字路口。中美两国除了建立海上危机管控机制之外,有必要在战略层面就彼此在南海的长远利益诉求保持沟通,并就彼此南海的政策行为建立对话机制。
特朗普时代中美南海博弈将向何处去?2017-03-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在“美国优先”政策框架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将南海问题作为与中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更广泛领域谈判时“讨价还价”的一枚棋子。在这种可能的“灵活、动态”南海政策框架下,中美南海博弈将呈现“震荡”发展,其震荡节奏取决于中美在其他领域的较量。
美国南海言行损害地区和平稳定2017-03-06
张欣波(Zhang Xinbo)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特朗普政府在南海问题上的言行明显与中美发展“建设性关系”不符,不利于双方政府之间建立信任关系。特朗普政府不明朗甚至自相矛盾的言行也使美国的地区盟国和伙伴国难以适从。形势不确定性的增加显然无助于地区和平稳定。
蒂勒森所不知道的南海历史2017-02-17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蒂勒森并不了解美国对南海主权争议的立场。作为一项政策,美国对南海领土争议不持立场,并且数十年来从未持有过立场。如果蒂勒森有机会在未来访问北京期间见到李先生,他可能会意识到在1946年派去收复这些岛屿的军舰正是美国提供的。
如何建立南海行为准则?2017-02-13
周波(Zhou B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正如建立信任措施在有争议的中印边界维持了和平稳定,中国和东盟达成行南海行为准则也将有助于缓和关系并开启新合作。
- 回眸2016年中美关系2017-01-03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2016年,中美关系大体保持稳定,两国各种交流机制正常运转。但奥巴马政府继续实施亚太“再平衡”战略,搅局南海,并与韩国商定在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在中美关系中制造了新问题。
- 东南亚盟友改变队形2016-12-14
萨贾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兼职教授
当选总统特朗普宣布美国将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从而令协议胎死腹中。对那些加入美国主导协议的东南亚国家来说,这是它们反思自己政策选择的时刻,而这使它们投向更稳定的中国,而非不靠谱的美国。
- 南海:中美之间最大的战略误解2016-12-09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在南沙诸岛的填海造岛行为,意图并非控制南海的国际贸易通道,更不是要建立中国在该地区的霸权。美国对中国南海行为的阻止与反对,源自于没有逻辑基础的误判。
- 美国没有能力以军事手段阻止中国国际行为2016-11-28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2016年夏季中美两国海军编队在南海出现了剑拔弩张的军事对峙,但7月12日仲裁案结果公布后,美国并没有像菲律宾海演习所暗示的那样不惜以武力捍卫仲裁结果,这说明美国决策者并不认为美国有能力以武力改变或者阻止中国的国际行为。
在大国之间玩平衡2016-11-16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杜特尔特执政以来,菲律宾出现重大政策转变,特别是在与美中两国的关系方面。中国是新兴境外投资者,拥有尽人皆知的财力、技术和施工能力去做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比如可以给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带来革命性影响的铁路。在这一地区,美国已经变成一个更安静的盟友。该地区其他国家长期以来一直寻求经济和安全伙伴的多样化,以免卷入大国角力。杜特尔特现在也在走这条路。
- 杜特尔特真的亲华反美吗?2016-11-15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周密的分析显示,我们目睹的不一定是一场舍美亲中的“杜特尔特浪潮”,它更可能是一次重新定位,因为部分东南亚国家觉得美国对该地区的承诺不靠谱,而且它们力图避免与中国发生直接对抗。中国正用大规模投资和贸易合同,换取这些国家对它战略上的默许。中国为那些整翅待飞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大量技术和软贷款,它的政治好处就是让这些国家转向中国。但这一地区的其他国家仍在疏远中国,这种再平衡能走多远有待观察。
杜特尔特的蓄意模糊政策2016-10-31
罗梅尔•班乐义(Rommel C. Banlaoi) 菲律宾和平、暴力与恐怖主义研究所执行主任
罗梅尔•班乐义认为,杜特尔特总统关于美菲关系极具争议的表态并非意味着疏远美国,相反他是在试图寻求战略模糊。杜特尔特构建的菲中和菲美关系,主要服务于其推进国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