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南海政策会比奥巴马强硬吗?2017-08-28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特朗普政府介入南海问题的执行“效率”显然超过前任奥巴马政府,显示出特朗普作为一名成功商人直逐利益、讲究效率的本质。中国政府应坚持在战略层面上保持清晰的认识和定力,在战术层面上形成常态化的应对方案,一定程度上“借势发力”巩固在南海的维权行为。
东盟会议中国取得外交胜利2017-08-24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东盟会议强调主权声索国双方以及“其他所有国家”保持“非军事化和克制的重要性”。实际上,声明含蓄地批评了其他地区大国尤其是美国试图通过扩大海军影响范围和所谓的自由航行行动(FONOPs)挑战中国主权主张的努力。因此,东盟声明事实上回应了中国的立场。北京拒绝接受南海仲裁结果,规避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准则(COC),弱化了其在争议水域的造岛活动,并呼吁诸如美国等域外势力不要卷入争端。
迎来50周年的东盟不会发生巨变2017-08-24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东南亚国家联盟会议几乎一直会让人产生提及南海争端的期待,以至于衡量一届会议成功与否的标准被简化为最终官方声明就南海问题的措辞是否足够强硬。但是考虑到东盟年度会议涵盖议题的广度和深度,这种简化既令人遗憾又有失公允。
南海共同开发协议面临风险2017-08-09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从理论上来看,在声索国之间达成资源共享协议是最好的解决方案。不过在实际操作中,杜特尔特需要克服重大法律和政治障碍来与中国落实共同开发协议,包括修改菲律宾宪法,基本放弃本国的仲裁胜利,克服根深蒂固的公众对与中国缔结资源共享协议的反感。对杜特尔特来说,这将是一场硬仗。
南海仲裁周年记2017-07-19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虽然海牙常设仲裁法院针对南海案作出了裁决,但中国依然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在这片属于菲律宾的海域内活动。杜特尔特政府弱化了仲裁庭的裁决,意在试图强化与中国的经济和战略关系,但菲律宾正在为此付出代价。
南海前方波涛暗涌?2017-07-17
伊恩·斯托里(Ian Storey) 新加坡尤索夫·依萨东南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过去12个月中,南海海域一直风平浪静。然而,长期观察这个亚洲最棘手争端之一的人们都明白,紧张局势大多具有周期性;他们同时懂得,鉴于驱动冲突的关键因素并未改变,加上各方也缺乏缓和矛盾、协商公平解决方案的共同政治意愿,平静期过后必将是狂风暴雨。
南海:动荡水域的网络行动与混合作战2017-07-17
安妮·皮帕里宁(Anni Piiparinen) 大西洋理事会下属网络治国倡议副主管
自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后,俄罗斯的混合作战战术一直主导着新闻周期,而中国在南海的活动从克里姆林宫的剧本中学到了宝贵经验。北京对现代混合作战概念的欣然接受是这个地区大国精心计划的、为追求自身海洋主权主张而模糊“战争”与“和平”界限尝试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为了避免直接激怒其竞争对手,尤其是美国。
中美碰撞仍将集中在经贸与南海2017-07-14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执政半年时间里,中美在国际事务领域的合作发展迅速。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美之间的利益摩擦和政策碰撞仍将主要集中在经贸与南海问题上。
美国南海政策是否已经成形?2017-06-19
张舒(Zhang Shu)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从近期南海最新动向看,美国新政府南海政策正日趋成形。但南海问题不再是特朗普政府优先议题,“自由航行计划”不会是美国南海政策或者亚太战略的全部内容,中美关系仍在稳定发展的轨道上。
南海争端管理传奇的转折点2017-06-05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人们期待,旨在管控南海争端的半年一次的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将有助于在争议海域早日达成地区行为准则。杜特尔特总统欢迎中国进入苏禄海域帮助打击海盗和海上武装抢劫的表态,意味着双方在非传统安全领域有进行合作的可能。
拥有航母对中国意义何在?2017-06-01
周波(Zhou B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海上贸易占世界贸易的90%,因此像马六甲海峡这样的国际“咽喉”对中国这个世界最大贸易国来说至关重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并无野心控制这些海峡,但也不希望这些海峡被他人控制。中国航母在海外所带来的心理效应有助于“不战而屈人之兵”。
中国与“亚太稳定倡议”2017-06-01
孙韵(Yun Sun) 华盛顿史汀生中心高级研究员
崛起的中国和拥核的朝鲜这两大安全担忧促使五角大楼支持一项未来五年内投入75亿美元以强化美国在亚太地区存在的计划,但这是否符合特朗普政府更广泛的政策和亚太军事立场仍有待观察。
中菲建立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释放了那些信息?2017-05-31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中菲两国达成的共识不会成为一纸空文。磋商为其他南海声索国起到一个积极示范作用,也印证域外势力在南海问题上介入是有限的、徒劳的。
杜特尔特对华关系处于全盛期2017-05-31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虽然面临来自防务部门的抵触,但为了改善菲律宾的基础设施,杜特尔特仍锐意强化和中国的双边关系。并且,为了赢得中国的信任,杜特尔特在多边舞台上积极袒护北京。可以说,杜特尔特和中国的关系正处于全盛期。
杜特尔特和将军们对华意见分裂2017-04-27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菲律宾常被视为一个即将叛节投奔东方大国的美国盟友,而杜特尔特严密掌控着这一战略转向。但是,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位口气强硬的菲律宾领导人缺乏必要的权力来单方面重塑该国的外交政策,他也并非真考虑完全切断和美国这个菲律宾长达一个世纪盟友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