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单边加征关税的破坏性2019-08-12
李永(Li Yong)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美方一直在追求“不平衡的”协议,且向美国倾斜,背后是政治考量。但寄希望于关税的刺痛逼迫中国屈服是无用的。
- 如何认识中美竞争的本质和特征2019-08-12
杜兰(Du Lan)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美竞争仍是基于权力和利益,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更多是双方彼此攻击的工具,并非竞争的根源或目标。
- 中美南海“灰色地带”较量将成常态2019-08-12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伴随美国海警在南海的常态化存在,中美之间的“准军事”较量无疑将日趋频繁,两国在南海全面竞争和对抗的态势也将继续恶化。
- 大阪G20和解的意义与限度2019-07-27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中美在大阪G20的和解对中国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有利好影响,但中美结构性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和解效应必然是有限的,甚至是短期的,可能存在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 美国缘何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2019-07-27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意在破坏南海当前向好的有利局面,也是美国日常舆论战战术的一次娴熟利用。
- 公开信未能消除对中美关系的短期忧虑2019-07-19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公开信对中美两国对对方的政策性认知均有纠偏意义,但不大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特朗普政府的行为方式,更不足以改变中方对“美对华政策正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判断。
- 中美需重新确认维护世界经济体系稳定的共同利益与责任2019-07-17
陈东晓(Chen Dongxiao)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
中美关系已经进入到一个新的历史关口,需要我们重新审视中美两国面临的共同利益和挑战,重新明确我们维护整个世界经济体系稳定需承担的共同责任。只有如此才能超越你输我赢的竞争模式。
- 中美休战:重建基于规则的WTO贸易体制2019-07-09
杰佛瑞·D·萨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中美贸易战休战是好消息,但问题远远没有解决。为了克服中美关系中的种种不确定因素和结构性挑战,我们应当把这次休战转化为长期努力,去恢复信任和正常经济关系,同时加强多边主义。
- 冷战后美国知识精英对华认知变迁与中美关系未来2019-07-05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美国知识界对国际秩序和对华认知的变迁始终存在着乐观论和悲观论。系统地了解美国知识精英对中国的认知极其重要。只有拉长历史维度,才能让我们避免下以偏概全的短视结论。
- 大阪元首会晤后的中美关系2019-07-03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为了让中美关系真正“回到正轨”,北京需要将中共十八大以来已经作出的诸多承诺尽快转化为行动,而华盛顿则迫切需要重新校正其已经陷入“竞争迷思”的对华政策。
- 中国是在打朝鲜牌吗?2019-06-28
崔磊(Cui Le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
习近平访朝的主要意图是进一步推动中朝关系改善,鼓励朝鲜继续无核化进程。而让美国明白“去平壤需要途经北京”这个道理,不需要一次大张旗鼓的国事访问。
- 让中美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发挥作用2019-06-26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当前中美关系处在一个困难时期,但从历史的长过程来看,这只是一个转型过渡时期。充分发挥两国关系中的积极因素,将有助于克服眼前两国关系中的困难。
- 中美首脑大阪会晤2019-06-25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大阪会晤前,华盛顿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尤其是要诚实地面对极限施压的尴尬结局。此次会晤要取得成效,根本前提是特朗普政府的对华战略目标需要重新校正。
- 中美关系如何避免“墨菲定律”应验2019-06-21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美双方需要建立一段缓冲期和冷静期,两国政府、学界、媒体需要利用这一冷静期展开广泛对话,推进对中美关系创新性图景的讨论,探索解决当前两国矛盾的创新性方式。
- 数字经济时代需要开放学习2019-06-21
王玮(Wang Wei)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技术对抗是延缓进步的最大阻力,因此,让政治归于政治,让市场归于市场,不失为一种明智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