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损,为恢复常态做准备2019-09-25
傅立民(Chas Freeman) 布朗大学沃森国际与公共事务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从美国目前处理与中国争端的方式来看,中美关系的前景并不乐观。为了促进全球和平与繁荣,中美和世界各国必须抛开意识形态分歧,集中精力解决共同的问题与关切。
- 中美需要认识彼此的力量及其限度2019-09-17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中美两国是通过对抗和博弈增进相互了解的,最重要的就是认识彼此的力量及限度,如此才能消除恐惧,建立互信。
- 中美关系面临艰难的选择2019-09-11
傅莹(Fu Ying)
中国两国的基本路线出现反向演进,必然带来国际权力调整的张力。未来两国能否在维护现行国际体系基础上解决矛盾和分歧,将决定21世纪人类的命运和前途。
- 美国总统候选人在中国问题上保持沉默2019-09-09
安吉拉·张(Angela Zhang) 北京大学燕京学堂美国学者
到目前为止,美国民主党候选人在对中国的看法上一直保持着缄默。然而,这些候选人应该在2020年大选和总体外交政策规划方面加大中国的权重。
- 为中美“科技脱钩”做好充分准备2019-09-09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两国未来在科技领域的竞争势必更加常态化、激烈化。市场必须为新的国际环境做好充分准备。
- 遏制中国是空想,改变心态最重要2019-09-02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美国既然遏制不了中国,自己还要受伤害,那就不如慢慢调整心态,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
- 敲打中国2019-08-30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尽管多年来一直否认,但毫无疑问,美国正在实施针对中国的两党遏制战略。无论这一战略是否合理,真正的问题都不是美国政客所提出的是非曲直,而是特朗普政府解决问题政策的不连贯。
- 中美关系:对中国政治经济的持续误解2019-08-26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中国近年的经济繁荣与“中国式资本主义”这种独特的政治经济的形成有关。这一制度在西方仍然深受误解,但它却是全球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法被“遏制”的。
- 当前影响中美经贸协议前景的因素2019-08-23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经贸磋商早已跨越专业的界限,成为政治问题、战略问题。就经贸言经贸的单纯决策环境早已不复存在,各方在继续企盼协议、呼吁协议的同时,恐怕也要做好没有协议的准备。
- 香港"颜色革命"与美国对华"混合战"2019-08-19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当今世界上,美国是唯一实施“混合战”并有能力制造“颜色革命”的国家。香港“颜色革命”说明美国正在对中国进行一场“混合战”。
- 特朗普单边加征关税的破坏性2019-08-12
李永(Li Yong)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美方一直在追求“不平衡的”协议,且向美国倾斜,背后是政治考量。但寄希望于关税的刺痛逼迫中国屈服是无用的。
- 如何认识中美竞争的本质和特征2019-08-12
杜兰(Du Lan)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美竞争仍是基于权力和利益,意识形态和政治体制更多是双方彼此攻击的工具,并非竞争的根源或目标。
- 中美南海“灰色地带”较量将成常态2019-08-12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伴随美国海警在南海的常态化存在,中美之间的“准军事”较量无疑将日趋频繁,两国在南海全面竞争和对抗的态势也将继续恶化。
- 大阪G20和解的意义与限度2019-07-27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中美在大阪G20的和解对中国也对全球经济稳定发展有利好影响,但中美结构性竞争态势已经形成,和解效应必然是有限的,甚至是短期的,可能存在反复性和不确定性。
- 美国缘何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2019-07-27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再提菲律宾南海仲裁案,意在破坏南海当前向好的有利局面,也是美国日常舆论战战术的一次娴熟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