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舞台需要“新剧本”2018-04-19
傅莹(Fu Ying)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主席
2018年4月14日,宾大沃顿中美峰会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举行。本届峰会以“我们这一代”为主题,重点讨论年轻一代人的社会责任和巨大的创新能力,展望中国和中美关系的未来。傅莹应邀出席峰会,并在开幕式上以《书写明天的历史》为题致辞。
叙利亚战乱长期化的症结是美俄博弈2018-04-18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叙利亚内战是一场美俄深度介入的代理人战争,战乱不止并呈长期化的深层原因,在于美俄在叙利亚纠缠不休的地缘博弈。
霸权: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2018-04-17
杰瑞德·麦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从现在开始,美国必须澄清它所反对的是什么样的霸权,中国也要留意在谋求支配地位时不能恃强凌弱和成为帝国。如果世界两大强国欲就权力转移问题进行协商,上述两条就是必需的。
中国在复杂的对朝外交中抢占先机2018-04-12
韩磊(Paul Haenle) 清华-卡内基全球政策中心
中国似乎对让韩国和美国主导并控制涉朝外交方向的想法越来越感到不适。现在,习近平已经有机会影响未来协议的内容。
中国在朝鲜半岛无核化中的作用2018-04-12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中国的参与对朝鲜谈判进程和任何最终协议的实施都至关重要。制定让朝鲜、北京和美国都满意的政策、组织和流程需要花大气力,因此,就这些问题开启多边对话就更显得更为重要。
金正恩访华延续半岛缓和势头2018-04-11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金正恩此次突然访华的目的,主要还是为了接下来的朝韩、朝美峰会增加谈判筹码。
“习金会”对中美关系意义何在2018-04-11
陈鼎(Dean P. Chen) 新泽西拉玛珀学院副教授
虽然存在诸多不确定和变动因素,但有一件事是肯定的,那就是金正恩对中国的短暂访问搅动了东亚的战略态势。
普京连任总统后的俄中美关系2018-04-08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普京连任总统后,俄中关系无疑仍将在深化中发展。中美关系虽然并不取决于俄美关系,但美国的做法常常是刺激俄中越走越近。
中国主导解决朝鲜问题的机会2018-04-08
桑普森·奥佩迪萨诺(Sampson Oppedisano) 纽约新学院米兰国际事务、管理和城市政策学院,院长行政助理
对中国来说,虽然朝鲜仍不时是身边的一个棘手问题,但在这一地区它对西方大国即美国是一种制衡。与气候变化一样,朝鲜问题是一次宝贵的机会,让中国继续证明它渴望更多地参与应对全球性危机,并继续向国际社会展示它的“和平崛起”。
共谋发展的中菲关系2018-04-08
陈庆鸿(Chen Qing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助理
摆脱对抗思维使菲律宾得以调整政策改善中菲关系,让中菲两国关系升温并取得长足进展。
对朝外交失败的危险2018-03-28
邓马克(Abraham M. Denmark) 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主任
特朗普总统和金正恩不成则败的峰会之危险在于,它有可能破裂并使一方或双方领导人相信外交手段注定要失败。
中菲寻求油气勘探上的妥协2018-03-28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在改善双边关系的明显信号中,中国与菲律宾宣布双方初步同意要争取达成南海联合开发协议。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阐述了菲中两国有可能寻求的三种安排。
国会和特朗普打破对台政策微妙平衡2018-03-27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国国会和特朗普总统最近采取的行动使美国对台政策关键而微妙的平衡面临被打破危险。他们的行动激怒了中国,使华盛顿与北京之间本已令人不安的紧张加剧。在引起东亚的一场大危机之前,美国官员必须重新评估他们的行动方针。
蓬佩奥任国务卿无益北京,但有益特朗普选民基础2018-03-27
马修·施密特(Matthew Schmidt) 美国纽黑文大学助理教授
特朗普总统提名迈克·蓬佩奥出任下一任美国国务卿,这一举动应当被视为特朗普政府释放出的一个信号,即美国将把中国定性为新的头号公众之敌。
中美关系的大框架没有变2018-03-23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对华政策会有所调整,但中美关系合作与斗争的大框架没有变,斗争面可能上升,但合作依然是两国关系的主要方面。只要双方坚持以建设性方式管控分歧和摩擦,中美关系就可望取得更多积极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