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不应把有问题的中国当成敌人2019-04-01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国人应该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信心。中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但华盛顿可以做很多事情来避免两国关系变得更具破坏性。
中国与德美轴心的拐点2019-03-29
齐思源(Vasilis Trigkas) 清华大学“一带一路”战略研究院访问学者
德美两国间日益加深的跨大西洋裂痕正成为中国的战略福音。面对特朗普粗暴的外交政策,德国人或许觉得更舒服的做法是同北京建立地缘经济伙伴关系,同时通过加强欧洲融合的议程对冲它所冒的地缘政治风险。
中美关系的演变、教训及影响未来的新因素2019-03-29
章百家(Zhang Baijia) 原中共党史研究室副主任
要充分认识中美两国的差异,总结双边关系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妥善处理矛盾,避免陷入全面对抗。
美中合作:命中注定2019-03-29
周建成(James Chau) 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
这意味着我们(中美)注定要合作,因为如果不合作,我们都难辞其咎。
中美应努力寻求“再接触”2019-03-27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在当前种种挑战的背后,一种事实上的新型中美关系正在形成。无论是应对大国竞争还是确保国际秩序稳定,中美双方都需要保持战略克制,并以更大智慧开启“再接触”进程。
- 需求与愿景的转变:中美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分歧2019-03-15
汉娜·菲尔德舒(Hannah Feldshuh) 分析家
中国通过介入巴以冲突获得了可观的短期收益,而美国在该地区的不力政策既未取得成果,也未获得回报。
为什么国际秩序不会分崩离析2019-03-15
周波(Zhou B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防部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
自由国际秩序不会分崩离析,但人们应该问一问究竟什么是“自由国际秩序”。我们要避免用明显的西方必胜论调概括战后70年,这是对当前形势不至过于沮丧的最好办法。
美朝河内峰会带来一线希望2019-03-14
樊吉社(Fan Jishe)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朝鲜和美国的第二次峰会提前结束,特朗普总统退出了会谈。虽然双方空手而归,但它为未来可能的协议定下了积极的基调——只要双方让外交官有机会进行工作层面谈判,而不是指望由峰会来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
当前中美战略竞争关系和若干发展趋势2019-03-14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美之间全面战略竞争的时代,已经不以中国意志为转移地提前到来。
- 中美之争将从贸易发展到多维空间2019-03-07
牛铁航(Niu Tiehang)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
贸易脱不掉与投资、金融、汇率、高科技和非贸易领域等立体或多维空间发生干系。因此中美之争一定会从贸易这个二维平面发展到多维空间。
第二次特金会搁浅但谈判尚未破裂2019-03-06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上周的特金谈判提前结束,未能达成突破性协议。这一进程的利益攸关方不止美国和朝鲜,半岛和平对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也有利害关系。
台湾独立公投有可能给美台双方带来灾难2019-03-05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台湾强硬的台独激进人士正在推动独立公投,以使这座岛正式成为一个独立国家。但这些激进分子正在冒让自己和国际社会陷入灾难的危险。
如何评判河内峰会2019-03-04
尹永宽(Yoon Young-kwan) 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名誉教授
无论峰会的结果如何,现在都应该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框架内评估美朝外交结果。
在河内推销梦想2019-03-04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为什么越南河内被选作第二次特金会的地点?也许是因为特朗普和他的顾问们想向金正恩展示,越南这个曾经与美国兵戎相见的国家通过拥抱资本主义和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繁荣的经济体。但是,聪明地选择地点并不足以达成交易。
特朗普政府搞砸美欧关系2019-03-04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令人眼花缭乱的“特朗普主义”搅乱了正常的世界秩序和国际准则,使欧洲国家利益受损,尊严蒙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