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朝峰会达成协议贵在落实2018-06-25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国际社会期待美朝新加坡峰会避免前几次谈判的覆辙。达成的协议贵在落实,要解决落实难问题,历史和本次峰会为人们提供了值得借鉴的重要经验教训。
- 中美关系未来五年应可保持大致稳定2018-06-20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国观智库首席研究员,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未来五年中美两国间的竞争、摩擦将会进一步上升,然而如果双方能共同努力,两国关系继续保持大致稳定仍是可以期待的。
- “混乱的”七国峰会与“和谐的”上合组织2018-06-19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上周末七国集团与上合组织分别召开了峰会,两个峰会的局面不禁很容易让人得出一个过于简单的结论,那就是西方世界正在分崩离析,而一个由中国这样大国领导的日益充满凝聚力的替代秩序正在形成。虽然这种观点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重要的是我们不应忽视西方集团内部持久的合作动力,以及上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的合作障碍。
- 颁发友谊勋章反映了中俄关系的高水平2018-06-19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中国国内有学者指出,中俄两国在国际事务领域已结成事实上的政治同盟。在目前的国际战略背景下,中俄之间的战略协作关系具有国际效应,但两国在若干战略主张和战略取势上也存在差别。
- 沉着冷静看待中美关系新变化2018-06-13
袁征(Yuan Zhe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目前贸然判断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已经彻底转向遏制强硬尚为时过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当然,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最为稳妥的战略抉择。
- 管控南海分歧,中美要回答三个问题2018-06-13
杨力(Yang Li) 中国南海研究院研究员
由于在南海的战略定位和利害关切不同,中美难免会产生碰撞和摩擦。最终能否摸索出一条良性互动的共处之道,端视双方能否突破战略互信缺失的瓶颈,管控矛盾和分歧,实现基于规则的利益趋同。
- 中美冲突的形态2018-06-1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对大多数美中贸易战观察家来说,开战原因是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遇上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信条。但这种解读错失一个关键的发展动向,即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告终结。
- 中国如何打造朝鲜半岛和平前景2018-06-07
彼得•比特纳(Peter Bittner)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讲师
中国也许没有撮合美朝谈判的金钥匙,但不可低估北京在一份持久的和平协议中的作用。如果特朗普总统不关照中国在朝鲜半岛的优先事项,他与朝鲜政权的谈判就不会走得太远。
- 中美关系正在发生某种程度的转折2018-06-0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目前正站在相互战略误判的十字路口。造成误判的推手是多方面的,双方必须思考彼此沟通中存在哪些误传和误解,两国关系是否已经陷入“相互刺激的循环”。
- 中美关系中的两个“必然”2018-06-0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两国合作发展的大方向是必然的,但两国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一些矛盾也是必然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应该弘扬“发展合作”的“必然”,缩小“产生矛盾”的“必然”。
- 美欧同盟分裂加剧2018-06-01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国优先”正在破除传统东西方的藩篱,击碎以价值观为基础的西方阵营,促使政治多极化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
- 美朝“特金会”博弈2018-05-31
杨文静(Yang Wenj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外交研究室研究员
近期美朝围绕“特金会”是否举行展开拉锯战。由于特朗普和金正恩的不确定性,围绕朝核问题呈现出的缓和状态非常脆弱。
- 美国对华政策阴晴多变的背后2018-05-24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美国新政府在执政第一年对华罕见示好,但今年以来美方态度突变,对华罕见强硬直至发难。
- “特金会”:美方应做到“三不要”2018-05-24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美国在美朝首脑会谈前和会谈时,应该做到不对朝鲜套用“利比亚模式”,不对朝鲜一味施压,不单方面向朝鲜提要求而自己不作任何妥协。
- 21世纪以来中美俄三角关系的逻辑变化2018-05-23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去年末和今年初美国政府发布的三个战略文件,同时认定中俄两国为美国全球利益的挑战者和现存国际秩序的修正者。显然,美国国家战略制定者已经改变了以往对中俄分而治之的战略运筹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