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裁中国军方毫无意义且充满挑衅意味2018-10-02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对中国军方单独一个部门采取制裁措施来对俄罗斯施压,这是美国的外交失误,会对美国两个最重要的双边外交关系产生威胁。
- 第三次“金文会”旨在为朝美谈判取得突破铺路2018-09-28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未来半岛形势的关键仍在于美朝协商谈判能否在弃核换安全、无核保安全方面取得突破性成果。现在,球重新回到美方一边,半岛和平的“机会之窗”能否继续敞开,取决于美方的诚意。
- 努力维护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2018-09-18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关系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而且这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情况下,维护中美关系的大体稳定仍然是有可能的。
- 杜特尔特借“南下”大潮重返亚洲2018-09-18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杜特尔特向亚洲倾斜与其说是对西方的回应,不如说是地区经济与安全态势的变化使之成为新的需要。
- 美国例外论的两面性2018-09-14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有感召力的软实力并不是美国外交政策中唯一的道德传统,它同时还有干涉主义和十字军东征的传统。
- 欧美对中国在非洲行动的批评有悖事实2018-09-11
王磊(Wang Lei)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研究员
西方对中非合作的批评并非事实,其根源是欧美高高在上的傲慢,甚至是带着零和竞争思维来看待中国在非洲的行动。
- 为何《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推动力日渐增强?2018-09-04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作者认为,东盟和中国同意以单一草案文本作为进一步磋商《南海各方行为准则》的基础,这对解决持续多年的南海问题不啻一个意义深远的里程碑。
- 中国在美国被重新定义2018-09-04
姚云竹(Yao Yunzhu) 中国人民解放军退役少将
在美国,从总统到国会,再到美国民众,中国都在被重新定义。
- 美中俄三角关系牵动全局2018-08-31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当今世界局势正在发生诸多新变化,且无不与美中俄三角关系相牵连。导致这种变化的首要因素,是美国特朗普政府的做法过于离谱。
- 特朗普对朝“强制外交”的优势和挑战2018-08-28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不仅朝鲜要有弃核的勇气和决心,美国也必须拿出大交易的魄力和决断,在朝鲜弃核后的制裁解除、安全保障、经济补偿和体制存续等问题上提出切实、具体、明确的机制性方案,而不是给朝鲜画饼充饥。
- 修昔底德陷阱的三种未来2018-08-27
周庆安(Zhou Qing’an)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中国必须要做好中美之间多个领域小规模摩擦和竞争的准备,从管控分歧的思路走向管控摩擦规模。
- 警惕新冷战绑架中美关系2018-08-27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全球化、信息化、产业链、价值链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发展潮流。冷战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国际社会格格不入。
- 特朗普在美中俄关系上“耍花招”意欲何为2018-08-23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特朗普在美中俄关系中“耍花招”,其目的是根本改变中美俄关系格局,把中俄战略靠拢牵制美国变为美俄合力制衡中国,以倍増遏华效应。
-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六个方面2018-08-22
陈向阳(Chen Xiangyang) 现代院世界政治所所长
当今世界处于新旧秩序交替的过渡期,世界秩序重塑存在着失序乃至无序的风险,国际环境不稳定与不确定性大增。
- “印太战略”与中美地缘政治竞争2018-08-22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显然具有制衡中国影响力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目的。“印太战略”不应成为激化中美竞争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