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中美关系的关键是寻求内政契合点2021-02-24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拜登政府对待美国自身危机的态度为改善中美关系提供了有利条件。中美关系不是零和游戏,两国需努力从各自繁重的内政议程中寻求内政契合点,以推动中美关系重回正常轨道。
国会骚乱事件:美国的衰败抑或重生?2021-02-24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国会骚乱事件对美国的冲击是巨大的,但同时也是对美国的一次危机预警,给美国带来变革的契机。
超越意识形态分歧,重建中美关系2021-02-23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意识形态是冷战时期的武器,丝毫不能帮助我们应对当前面临的挑战。
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大国互动走向2021-02-23
聂文娟(Nie Wenjuan)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教授
中美关系存在结构性冲突,很难取得重大实质性改善,但两个大国也不得不寻求合作之道。合作的目的是为了共处,也是为了给竞争划线。
- 特朗普的垮台为拜登修正对华政策扫清道路2021-01-30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特朗普政府四处点火,其中最激烈的莫过于他对中国的仇视。现在,乔·拜登有一大堆麻烦要解决,但本着常识进行谈判,这艘船可能会比预期更快地驶向正途。
为什么拜登应放弃特朗普失败的对华贸易战2021-01-29
张军(Zhang Jun)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
石烁(Shi Shuo)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经济学在读博士
美国当选总统乔·拜登表示,在对即有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进行全面评估,并与亚洲和欧洲的盟友进行协商之前,他不会对美国的对华政策做出任何重大改变。但不必进行全面评估,也应知道该协议是行不通的。
欲拒还迎:从劳动党八大看朝鲜对外政策2021-01-29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劳动党八大的总体战略是通过自力更生克服制裁压力,主要目的是在美国新政府对朝政策出台前主动出击,对美国释放软硬并存的信号。
改变中美科技竞争的宿命论2021-01-28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中美科技竞争宿命论有可能让中美科技冷战成为自我实现的预言。但由于存在某些变量,拜登政府时期的中美科技竞争也许能朝着积极的方向转变。
“调适”应是新时期中美关系关键词2021-01-2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约专家
美国战略界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是,面对中国的成功崛起,美国是否需要以及应该怎样主动进行调适。
为什么地方利益很重要2021-01-22
李成(Cheng Li)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
赵修业(Xiuye Zhao) 美国州立法领袖基金会亚洲事务总监
在维护中美关系健康发展方面,地方和地方政府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新一届政府可以通过主动接触和授权来获取积极的成果。
展望2021:百年大变局不可逆转2021-01-14
黄靖(Huang Jing) 上海外国语大学特聘学院教授
政治上,世界格局由一强独霸向一强多极发展的大趋势将会更加明显。经济上,随着RCE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签订以及中国积极参与CPTPP谈判,加之“一带一路”建设持续发展,世界经济将迈向更高层次的“一体化”。
- 改变太平洋的潮汐2021-01-14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在这一集“太平洋对话”中,周柳建成(11月30日)采访了南京大学的朱峰教授和哈佛大学的罗伯特·罗斯教授。他向两位嘉宾提出一系列问题,探讨了中美关系的现状,以及这种关系在拜登政府治下的可能情形。
- 是时候翻开新的一页了2021-01-09
何伟文(He Weiwen)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高级研究员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已经在对华贸易战中蒙受了决定性损失。眼下,符合两国利益的做法是尽快恢复贸易投资合作,携手应对新冠疫情威胁,并落实巴黎气候协定。
拜登将如何实施干预?2021-01-08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从广义上讲,“干预”是指用行动影响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内政,它可以是广播、经济援助、支持反对党,也可以是封锁、网络攻击、无人机袭击和军事入侵。美国的当选总统会青睐哪一种呢?
中国与美国的零排放竞赛2021-01-07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如果到本世纪中叶,中美这两个世界最大二氧化碳排放国能实现零排放,那么所有人都会从中受益。采取建设性的而非残酷竞争的战略,可以使两个国家更快地达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