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地丝绸之路” 中国开启破冰之旅2018-11-06
米娅·贝内特(Mia Bennett) 香港大学助理教授
虽然外界大部分关注都聚焦于中国努力在陆路开展经济攻势上,但观察人士或许错过了该国沿“极地丝绸之路”一路向北的经济扩张。
美国的对华政策弄巧成拙2018-11-05
沈联涛(Andrew Sheng) 香港大学亚洲环球研究所特聘研究员
肖耿(Xiao Geng)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
中美必须改变不断升级的紧张局势,以免给其他国家造成伤害。
中菲海上油气联合勘探和开发合作可期2018-10-30
罗亮(Luo Liang)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中菲在南海的共同开发一直被寄予厚望,也符合两国最佳利益。中菲关系健康稳步发展有力助推了海上油气联合勘探和开发合作的进程。
自我管控是中美关系最紧迫的挑战2018-10-29
陈永龙(Chen Yo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为了中美关系的发展不偏移正确方向,双方需要真诚、平等对话,管控尤其是自我管控应成为刻不容缓的对话议题。
- 从日美贸易摩擦看中美贸易发展趋势2018-10-26
钟焰(Zhong Yan)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学部资深研究员
日美贸易摩擦进程为中美贸易的发展趋势提供了一些方向性启示。
尽管有贸易战,但美国未将中国列为货币操纵国2018-10-25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唐纳德·特朗普发起了多边贸易战,可能没有比现在给中国贴上“货币操纵国”标签并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额外关税更好的时机了。所幸这一切并没有发生,在很大程度上,这要归功于财长姆努钦和他的财政部班子。
区块链与气候变化:中美能源合作新前沿2018-10-24
罗杰·劳弗(Roger Rauf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南京校区能源、资源与环境教授
尼古拉斯·曼泰(Nicholas Manthey)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南京校区二年级研究生
安娜丽丝·盖根海默(Anneliese Gegenheimer)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学院华盛顿校区二年级研究生
虽然围绕区块链及相关能耗问题存在诸多顾虑,但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已经发现这一新兴技术蕴藏环境友好可能性。
- 浅议中美贸易摩擦背后的中美竞争战略2018-10-19
钟焰(Zhong Yan) 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战略与国际学部资深研究员
为确保美国对华竞争战略的成功,美国将超越美中双边范围以及贸易摩擦领域,在全球性国际经济组织和更广泛的经贸科技文化领域开展与中国的较量。
- “一带一路”五周年面临五大挑战2018-10-19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问世五周年,这项广泛的倡议可能发现自己正面临五个特殊的挑战。
USMCA对加中关系意味着什么2018-10-18
休·斯蒂芬斯(Hugh Stephens)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9月30日达成的“美墨加协定”(USMCA)存在一些隐藏的意外,包括“32.10条款”,即美国要求添加的“非市场条款”。休·斯蒂芬斯认为这一条款是恶劣的、前所未有的,并很可能在美国将来与其他贸易伙伴的谈判中反复出现。
腐败与新丝绸之路2018-10-18
凯梅尔•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正如凯梅尔·托克托姆舍夫所探讨的,在欧亚大陆实施“一带一路”倡议项目的同时,中国领导人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是推动良好的治理,打击腐败现象。
“一带一路”无意制造“债务陷阱”2018-10-17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中国推动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无意制造“债务陷阱”,随意给中国贴标签的做法有欠公允。
- 特朗普的“复数双边主义”背叛国际法2018-10-12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贸易战阴霾下,世界到底选择特朗普的复数双边主义,还是改良型多边主义,是当代全球治理和新国际法塑造的生死攸关问题。
- 中美关系中三个可能被忽视的问题2018-10-12
韩立群(Han Liqu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在中美围绕贸易问题展开博弈之际,世界政治、欧日角色和大企业大资本的变化有可能对未来中美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欧盟“加强欧亚联通”文件传递四个信号2018-10-11
冯仲平(Feng Zhong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
欧盟提出的所谓欧亚联通的“欧洲方式”也许会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成某种竞争,但总体上中欧开展互联互通合作符合双方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