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40周年的历史价值2019-01-07
何伟文(He Weiwen) 全球化智库高级研究员
40年前发生的两个历史性事件使中国成为了全球经济大国,同时也惠及美国的利益。
孟晚舟事件传递什么信息2019-01-04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优先”原则下,美国为一己私利可以不择手段。而“国家安全”也成为美国贸易壁垒的新借口。
华为事件凸显中美长线博弈风险2019-01-04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面对贸易战背景下“司法政治化”带来的泛政治风险,孤立的企业合规与维权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国家层面的海外利益保护体系加以支撑。
迈向后美元时代2018-12-20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 Group创始人
华盛顿惹争议的制裁和关税上调,加上美联储的利率正常化操作,这些使美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地位面临风险。与此同时,人民币国际化正在对互补性的全球化产生推力。
针对华为的战争2018-12-18
杰佛瑞·D·萨克斯(Jeffrey D. Sachs)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华为首席账务官孟晚舟的被捕,是特朗普政府在对华冲突不断加剧过程中的危险举动。
中美需要抓住90天谈判机遇2018-12-18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孟晚舟事件揭示了下阶段美中贸易谈判面临的诸多挑战。华盛顿应当注意到,这一事件已经激起中国国内新的反美情绪,这只会增加中国政府在谈判中做出妥协的难度。
贸易战:中美东南亚竞争的新面孔2018-12-14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东南亚正在寻找新的途径将中美贸易战转化为机遇。
美中贸易争端的互惠解决方案2018-12-13
魏尚进(Shang-Jin Wei) 哥伦比亚大学商学院金融和经济学教授
中国需要减少市场壁垒,美国同样也应减少市场壁垒。
阿根廷会晤后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2018-12-13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虽然90天的“布宜诺斯艾利斯休战”为中美贸易战谈判赢得了时间,但它并没有解决中美关系的实际问题。中美关系不应屈服于无谓的歇斯底里,而应走向“合作竞争”。
孟晚舟被捕对科技产业意味着什么?2018-12-13
本•雷诺兹(Ben Reynolds) 纽约作家及外交政策分析师
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的被捕对于中美贸易战不啻又一记重击。它引发了两个重要问题。首先,华为首席财务官的被捕将给华为和其他科技公司造成哪些直接后果?第二,它将给美中贸易和技术竞争带来哪些更深远的影响?
G20十年来因中国而充满活力2018-12-13
刘军红(Liu Jun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今年的G20峰会是在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思潮背景下召开,如何贯彻过去十年的包容、可持续发展精神为全球所关注。
贸易战暂停,谈判会成功吗?2018-12-12
徐赛兰(Sara Hsu) “中国崛起资本预测”CEO
就像以前的谈判尝试一样,接下来90天的谈判很可能会失败。
G20习特会塑造中美互动模式新基调2018-12-11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所长
G20习特会最主要的启示在于两国应本着相互尊重、促成合作的方式展开互动。
美中贸易战:休战说明谁占上风2018-12-11
吉密欧(Jamil Anderlini) 英国《金融时报》亚洲版总编
北京同意做出许多让步,而特朗普只是放弃了非常少的东西。
美中贸易摩擦中的“阿根廷暂停”2018-12-11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对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近期在阿根廷举行的晚宴会见,全球都抱有一定的期待,而这种期待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回报,双方同意在一场日益升级的关税大战中实行暂时的关税冻结。虽然这一协议给局势带来了暂时的缓和,中美两国关系中更深层次的结构性问题依然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