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美国应与中国合作援助非洲

2018-11-07
a.jpg
总统西里尔·拉马福萨接待中华人民共和国习近平主席对南非进行国事访问。

据“美国之音”10月22日报道,特朗普政府不久将出台对非洲新战略,按美国国务院非洲事务助理国务卿蒂伯·纳吉的说法,新战略将侧重在非洲大陆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比中国更能为非洲带去繁荣和实惠。本来,美国愿意帮助非洲是好事一桩,但纳吉的后半句话,再加上国务卿蓬佩奥日前扬言美国要在非洲去中国影响力,让非洲走“美国模式”,让人不能不说,美国若真想帮非洲,必须端正立场,改掉三个坏毛病。

第一,应摈弃轻视和鄙视非洲的言行。美国的对非政策有很深的国际风云变幻的烙印。冷战时,非洲曾是美国跟苏联争霸的重要战场。上世纪60年代,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美苏争相同刚独立的非洲国家建交,美国对非援助随之加大,援助额占其对外援助总额的比重由50年代的1%上升至10%。

冷战结束后,非洲在美国的战略棋盘上变得无足轻重。最近的几位美国总统一个比一个忽视非洲。小布什总统还搞过一个出资数十亿美元的“美国总统艾滋病紧急援助计划”,动静不小。奥巴马虽有非洲血统,在任时五次访非,但对非洲没有实质性帮助,被批“输掉了非洲”。特朗普更变本加厉,一上台就宣布每年削减30亿美元的对外援助,非洲自然首当其冲。

美国不重视非洲的一个重要标识是,美非贸易逐年萎缩。以2013年的贸易额为例,中非为2000亿美元,美非只有约600亿美元,甚至低于印非700亿美元。

这些年,美国对非洲的投资约占美国对外总投资的1%,而且多在石油、矿产等领域,很少投资基础设施,认为搞基建工程不赚钱,还危险。现在美国要出台对非新战略,政治考量和实用主义显而易见。不管怎样说,要是不改鄙视非洲国家的心态,所谓给非洲“带去繁荣和实惠”的大话,将是一句空话。

第二,应改变将“美国模式”强加给非洲、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的行为。对非洲经济援助附加条件是美国的一贯作法。例如,2006年美国国际开发署发表《非洲战略性框架》,明确提出援非三原则:人道主义需求、对外政策利益和非洲国家的承诺及其改革进程。有评论据此分析认为,这意味着美国更加重视受援国的国内政治指标,把经济援助非洲与推广民主,以及按美国意愿促进非洲改革联系起来。早就有分析指出,美国给非洲提出的发展模式实际上是“华盛顿共识”,即政治民主、经济私有化以及政府减少干预。有的评论曾这样剖析形成“美国模式”的三个核心原动力:政治驱动经济,经济驱动军事,军事驱动政治,无限循环,最终形成世界格局的依赖模式。人们当然不希望美国的对非新战略是新瓶装旧酒,重复老套路。

非洲国家同美国国情截然不同,非洲国家之间情况也千差万别,有些措施在美国行之有效,在非洲未必奏效,还可能适得其反。因此,如果美国硬要在非洲推行“美国模式”,按一个方子抓药,人们担心会破坏非洲近年来比较好的发展势头,扰乱非洲正常的发展进程。倘如此,这对非洲是忧不是喜,是祸不是福。对非洲来说,最有效的援助应当是不附加任何条件,不横加干预,符合非洲当前需要和有利于其长远发展。

第三,应改掉污名中国、离间中非关系的不光彩行为。围绕中非关系,美国生产了许多诬陷中国的大帽子,什么“新殖民主义”、“掠夺资源”、“债务陷阱”等等,意在败坏中国声誉,离间中非关系,消减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因为太违背事实,美国的上述论调不仅在非洲遭受批驳,在西方也受到质疑。世界银行、布鲁金斯学会、皮尤研究中心等机构经过长时间大范围的调研,得出如下论点:中国的投资约占非洲直接投资存量的3%,没有比西方在这一领域的投资更多;中国在非洲投资不局限于资源领域,服务业和制造业投资与日俱增;中国企业越来越重视投资的多重社会效应;超七成非洲受访者对中国投资表示满意。以上几点明显是对所谓“掠夺资源”和“债务陷阱”等论调的否定。若真想在非洲有所作为,美国当局就该对中非关系有客观认识。过去几十年,从支援非洲民族独立到发展国民经济,中国始终不渝地同非洲国家站在一起,休戚与共,历经风雨,友谊根深蒂固,被非洲誉为“全天候的朋友”。在非洲有这样的说法:谁想败坏中国的声誉,只会败坏自已的声誉;谁在中非挑拨离间,只会失去非洲人的信任。美国应该把这些话视为有益的警示,不要当成耳旁风。

有美国媒体还制造舆论,鼓吹非洲要发展必须离开中国。这类狠话听听可以,美国政府可不能当真。中国帮助非洲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包括5000多公里的铁路,长度相仿的公路,十几个港口,十多个机场……有人断言,美国想在非洲一展身手,少不了要搭中国的便车。这显然不是调侃,而会是事实。

非洲渴望发展,需要多方位的外援,对中美两大经济体尤其寄予厚望,因此特别希望美国放弃对抗意识,跟中国优势互补,在非洲大陆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不辜负非洲广大民众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