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大西洋关系暗流汹涌2025-07-08
黄境(Jade Wong) 观澜综合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在美国内政和国际秩序走向不明朗的情况下,跨大西洋关系在相对稳定的外表下,将迎来暗流汹涌的若干年。
- 对话吴心伯:缺乏信任的全球后果2025-07-07
吴心伯(Wu Xinbo)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美国研究中心主任
在中美聚焦最近的采访中,复旦大学教授吴心伯警告说,2019年以来,中美关系在政治、经济和安全方面均出现恶化,双方互信现在接近于零。他认为,在日益互联互通的世界里,双方应转变思维方式,转向合作。
金砖国家迎来关键时刻2025-07-07
阿南特(Ananth Krishnan) 《印度教徒报》副主编、香港大学亚洲全球研究员
在即将举行的里约第17届峰会上,扩员后的金砖国家集团迎来关键时刻:它需要在日益增长的雄心与内部分歧之间取得平衡。这种努力体现在金砖国家罕见地对美国和以色列发动的袭击以及争取全球南方代表权问题上采取统一立场。在推进金融工具和气候议程的同时,金砖国家的核心挑战在于不将自己定位为反西方国家组织,并团结一致地成为致力于建设更公平全球秩序的倡导者。
特朗普新政背景下的金砖峰会2025-07-04
王友明(Wang Youmi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金砖创新基地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
特朗普决意抽身“自由秩序”后,全球治理呈现无核心领导状态,这正是金砖国家推行公平、合理、有序国际秩序的难得契机。
对话的“礼物”2025-07-01
中美聚焦(China-US Focus) 中美交流基金会
在香港参加“中美艺术对话”期间,北京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田霏宇接受了中美交流基金会总裁周建成的采访,反思了在中美互不信任日益加深的时代,艺术如何成为难得的交流空间。田霏宇分享了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以及像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这样的美国艺术家为何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以及自己的跨文化生活经过多年的沉淀和共同创作而成为一份“礼物”。
特朗普的技术权力追逐术2025-06-26
唐新华(Tang Xinhua) 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在零和博弈思维下争夺技术权力,是当前霸权国家重塑全球技术秩序的基本逻辑,而“小院高墙”、关税胁迫、长臂管辖等,成为技术权力竞争的重要工具。
特朗普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面临“三重陷阱”2025-06-23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伊朗当地时间6月22日凌晨,美国动用B-2战略轰炸机向福尔多、纳坦兹和伊斯法罕的核设施投下了被称为“炸弹之王”的GBU-57巨型钻地弹。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美军的打击行动“非常成功”。由于美国一直是以色列最主要的外部支持者,因此特朗普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的政策和立场就成为决定局势最终走向的关键。笔者认为,特朗普政府在伊朗核问题上面临着一系列致命陷阱,讨论“成功”与否似乎为时尚早。
美国或将世界推向“无序时代”2025-06-19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美国国内传统政治制衡和社会秩序的坍塌,及其对外战略引发的国际社会“无序”风险,将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新的严峻冲击。
中美元首通话充分展现中方诚意与原则2025-06-12
付随鑫(Fu Suixin) 中国社会科学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此次元首通话是中美为纠正近年来总体不断恶化的双边关系的又一次重要努力,有助于为中美关系后续发展排除干扰、确定方向。
韩国新总统面临的外交挑战2025-06-10
张云(Zhang Yun)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韩国外交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平衡好美韩日和中日韩两组三边关系,而这取决于能否始终坚持用“务实主义”处理国内和国际事务。
- 特朗普新政府全球战略的四种错位2025-06-05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朗普新任期内的全球战略至少存在四个严重的“错位”。其所作所为非但不能“让美国再次伟大”,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美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的滑落,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美国的根本利益。
深海博弈:中美采矿战略与未来海洋治理2025-06-03
洪农(Nong Hong) 中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对话”高级研究员
美国与中国代表了当前国际海底治理光谱的两端:一个强调主权主导与制度创新,另一个坚持多边框架与制度内行动;一个追求迅速推进,另一个注重稳步推进与环境审慎;一个聚焦国家利益,另一个强调共同责任。尽管模式不同,双方的核心目标是趋同的,即确保关键资源的获取,并在这一前沿领域积累长期战略优势,塑造未来海洋治理格局。
特朗普正面对一个转型的中东2025-05-28
周亦奇(Zhou Yiqi)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西亚非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5月中旬的中东之行,让美国总统发现该地区与他第一任期时截然不同。虽然再次执政后特朗普表现大胆,但中东地区正逐渐脱离他曾经强势的外交政策的掌控。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在寻求协调的同时,日益展现出自主姿态。
欧洲“反击极右”与欧美关系2025-05-26
董一凡(Dong Yifan) 北京语言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副研究员
欧洲当权者积极“反击极右”,将对特朗普2.0时期的美欧互动模式产生深刻影响。
韩国是否应重新调整美中政策?2025-05-23
黄裕舜(Brian Wong) 香港大学哲学系助理教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中心研究员、罗德学者
经过数月政治动荡之后,韩国即将举行的大选可能导致该国对中美竞争的态度发生改变,其候选人立场影响着韩国在国防、贸易和外交领域对这两个大国的政策。李在明可能寻求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促进贸易和文化交流,而他的对手预计将强化韩美同盟,尤其是在安全和技术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