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吴正龙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美欧对华政策的异同

2021-07-13
Wu-Zhenglong.jpg

美国总统拜登不久前结束对欧洲的首次访问。他在启程登上“空军一号”时表示,此行将“向普京和中国清楚地表明欧洲与美国关系紧密”。拜登做到了吗?盘点拜登的8天行程,特别是G7峰会、北约峰会和美欧峰会,不难发现美国和欧洲盟国在对华政策上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

G7峰会公报公开点名中国,提及新疆、香港和台湾问题,并提到反对在东海和南海“单方面改变现状”。此外,公报还要求世卫组织进行新的病毒溯源调查等。G7发表攻击中国的公报并不令人感到意外,拜登上台后一改前任单打独斗的做法,强调要利用同盟体系构建遏华统一战线,其价值观外交与欧盟一拍即合,在新疆、香港、南海等问题上形成共同应对中国的局面。

不久前,欧盟就新疆人权问题对中国实行制裁,这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首次对中国实施制裁。紧随其后,美国、加拿大和英国也跟进。显然,欧盟在对中国采取这一行动前,与美国和其他国家进行过协调。欧盟在香港问题上也是动作频频,由于个别成员国的反对,对中国制裁没有获得通过。

说到底,欧盟与美国在新疆、香港、南海等问题上对中国采取共同行动,是西方共同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使然。就此而言,美国和欧盟同盟关系“紧密”程度无疑得到加强。可以预计,中国在外交和舆论上可能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然而从另一方面看,系列峰会也充分暴露了美欧之间在对华政策上存在的分歧。即使在人权问题上,美国与欧洲盟国在分寸掌握上也有“温差”。拜登力主点名批评中国所谓“强迫劳动”,但从会后公报看,美国未能如愿。公报一方面对强迫劳动表示关切,另一方面承诺保护个人免受强迫劳动。

对美国提出遏制中国的主张,欧洲盟国也避免作出重大承诺,而是保持选择的开放性,对冲或弱化美国的抗中调门。对拜登提出针对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所谓高质量替代方案,德国犹豫不决,不愿为此类计划承诺具体金额。在最终公报中,G7只是泛泛提出为发展中国家提供基建援助,并未涉及各国承诺的确切金额。峰会后意大利外长迪马约同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通电话时表示,意方希望同中方继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针对所谓中国对北约构成系统性挑战,法国总统马克龙在会见记者时表示,北约是个关注北大西洋的组织,中国与北大西洋没有什么关系,不要分散我们的力量,不要以偏见看待与中国的关系。此外,马克龙在谈到印太地区时还建议,欧盟既不要当中国的“附庸”,也不要站在美国一边。

对于英国首相约翰逊提议成立中国问题工作组,拜登呼吁采取强硬立场,但由于一些国家首脑担心此举可能使G7被视为反华组织,最后发表的公报并没有提及此事。意大利总理德拉吉、德国总理默克尔在谈到G7与中国关系时更多强调合作,而非对抗。

拜登政府以竞争、合作、对抗定义中美关系,而欧盟早在2019年春发表的《欧中战略展望》文件便将中国确定为合作伙伴、经济竞争者和体制竞争对手。从字面上来看,合作、竞争和对抗三位一体,美欧对华政策似乎殊途同归。

然而,从系列峰会可以看出美欧三位一体的对华政策各有侧重,凸显互不相同的一面。美国以竞争和对抗作为对华政策的主基调,而欧盟则强调对华以合作为主、竞争为辅。

美国将中国视为“最严峻的竞争者”。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办公室日前发布的《2021年年度威胁评估报告》明确表示,中国日益成为一个近乎不相高下的竞争对手,在多个领域向美国发起挑战,特别是在经济、军事和技术领域,并正在推动改变全球规范。美国突出中美关系中的竞争和对抗因素,对合作轻描淡写。

而欧盟认为中国是“合作伙伴”。欧盟谋求实现对华政策三大目标:深化与中国接触,促进全球层面的共同利益;大力寻求欧中经济关系更平衡和互惠的条件;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现状并加强国内政策和产业基础。欧盟将继续与中国接触,强调其对华政策是构建以合作为主的竞合关系。

美欧对华政策上出现差异,背后有着深刻的利益考量和地缘政治因素。就美国而言,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发展步伐紧跟美国,GDP超越只是时间问题。如同对待历史上所有第二大经济体一样,美国会不惜一切代价,运用各种力量,包括拉拢盟国等,全方位打压中国,阻断中国发展势头,以维护其全球霸权地位。

而欧盟是利益而非价值观决定对华政策的根本取向,发展对华关系不但符合其自身利益,也有利于推行“战略自主”构想。首先,中国对欧洲并不构成安全威胁,拜登要与中国进行“极端竞争”的宣示与欧盟主张格格不入,大多数欧洲人并不像美国人那样把中国视为生存威胁,也不想被卷入中美战略竞争。

其次,特朗普政府推行单边主义促使欧盟认识到美国靠不住,必须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要在国内外坚持“战略自主”原则,不受华盛顿意志的左右。虽然欧盟坚持价值观原则,但那是以不牺牲其在华利益为前提。在欧洲议会“冻结”中欧投资协议审议后,欧盟领导人依然坚持力挺立场,强调中欧投资协议是一个正确的抉择。

最后,从地缘政治考虑,欧盟既想搭中国发展的“顺风车”,又想借重中国的分量增加其与美国博弈的筹码,在中美之外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

峰会后发表的公报是各方意见妥协的产物,最大特点是虚多实少,言辞重于行动,政策宣示代替执行措施。尽管美欧在人权和意识形态问题上气味相投,双方对修复特朗普时期遭到破坏的美欧关系充满憧憬,但法德意等欧洲国家对构建对抗性的对华政策和发动新冷战并不感兴趣。欧盟去年底发表的《全球变局下的欧美新议程》承认,“欧盟和美国都认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国际自信所带来的战略挑战,但我们并不总是就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式达成共识”。对美欧对华政策的异与同,这或许是恰当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