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斯蒂芬·罗奇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摩根士丹利前亚洲区主席

中美关系面临巨大的撕裂

2020-05-04
罗奇.jpg

事情原本不必是这种结果,奈何木以成舟。走过48年艰苦历程之后,美中关系全面破裂已迫在眉睫。这对双方乃至全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悲剧性结果。从不必要的贸易战到让人日益绝望的冠状病毒战,两个愤怒的国家陷入一场诿过游戏且无法轻易脱身。

民族主义的美国公众受够了中国。皮尤研究中心的最新民调显示,目前66%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比去年夏天增加6个百分点,是皮尤15年前提出这一问题以来的最高负面纪录。虽然这种转变更多见于50岁以上的、有大学学历的共和党人,但民主党人、年轻的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者的不满情绪也达到历史新高。

同样民族主义的中国公众也对美国感到气愤。不仅因为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坚持把这场全球大流行称为“中国病毒”,还因为那些把新冠疫情与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所谓可疑活动联系起来的窃窃私语变成了大声咆哮。

正如大多数孩子被教导的,不能因为别人不对,自己就有理由犯错。针锋相对的指责不代表全球最重要双边关系的破裂是合理的。但冷静地按逻辑行事的时代已经结束,而我们则必须考虑这种破裂的严重后果。

两个彼此相互深深依赖的经济体都将受到伤害。出口仍占到GDP的20%的中国将失去最大海外需求来源,且无法获得推进自主创新所需要的美国技术元件。货币锚定美元的损失则可能加剧金融动荡。

其后果同样会给美国带来问题,它将失去一个低成本商品的主要供应源,这些低成本商品长期以来让低收入消费者不至于入不敷出。增长乏力的美国经济也将失去一个主要的海外需求来源,因为中国已成为美国第三大且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美国还将失去美国国债的最大海外需求者,考虑到政府有史以来的最大赤字面临着紧迫的融资需要,这种情况就更加令人担忧了。

这次破裂并不特别令人意外。与人际关系的情形一样,地缘政治上相互依赖也会引发冲突,尤其如果其中一个伙伴开始走自己路的话。中国十年来的重新平衡——增长从出口投资主导转向消费主导,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储蓄过剩转向扩大储蓄渠道,从进口转向本土创新——确实让它走上了一条全然不同的道路。

这种发展让一个依赖中国的美国越来越不舒服。留在原地的美国感觉受到蔑视,这种蔑视最先导致责备,现在则是公开的冲突。

美中关系破裂的后果远不只是经济。全球力量均衡的决定性转变可能就在眼前,它正在开启一场新冷战。在奉行“美国优先”的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美国变得只关注自身,对曾经忠实的盟友大加蔑视,取消对主要多边机构(包括WTO以及疫情期间的世卫生织)的支持,信奉贸易保护主义。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的后撤,中国或有意(通过其“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为欧洲及其他疫情肆虐国家空运医疗物资)或顺理成章地填补了空白。

尽管这些建构变化会让大多数美国人的境况更糟,但美国似乎集体不以为然。“美国优先”引发人们对全球化的普遍警惕(眼下因为对供应链脆弱性的担心而加剧)。许多美国人对所谓不公平的贸易协定与贸易行为怒气冲冲,对美国为IMF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提供貌似不成比例的资金愤愤不已,并怀疑美国为欧洲、亚洲和其他地方提供的安全保护伞鼓励了搭便车者,使其他国家没有支付它们公平的份额。

矛盾之处在于,这种向内转变的发生,正值美国本已低迷的国内储蓄因为疫情导致政府赤字激增而有可能承受巨大的压力。它不仅意味着经常账户和贸易逆差恶化(此乃“美国优先”议程的克星),也对长期经济增长构成重大挑战。

美国的公共债务对GDP比率2019年达到79%,眼下几乎肯定,这一比例将大大超过二战结束时创下的106%纪录。在利率固定为零的情况下似乎没人在意,而这正是问题所在:利率不会永远为零,只要借贷成本稍有增加,经济增长在负债累累的美国就会失去动力。

破裂的美中关系还能挽救吗?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新冠肺炎提供了一个外在机会。两国领导人都需要停止相互指责的把戏,着手恢复信任。为此,他们需要坦白在疫情初期到底发生了什么——对中国是去年12月,对美国是今年1、2月。

现在不是虚荣或制造民族主义喧嚣的时候。真正的领导者往往在历史最黑暗时刻出现,或被证明。对于特朗普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来说,认识其中的利害关系并抓住这一机会是不是为时已晚了呢?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End of the US-China Relationship”(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