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止战和中国机遇2018-07-03
田飞龙(Tian Feilong)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教授
中美贸易战必须放在中美长线的世界权力秩序竞争中理解和定位,其本质是东西方权力的历史再平衡。
中美贸易战对农民意味着什么2018-06-27
扎伊纳布·查希尔(Zainab Zaheer) 发展问题顾问
特朗普总统解除制裁中兴公司的决定,有可能是因为中国宣布对农产品征收报复性关税。这些关税严重影响了美国农民的生计,而他们是特朗普最主要的支持者之一。
对中美贸易战的观察与思考2018-06-27
宿景祥(Su Jingxi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荣休研究员
中美贸易战的临近,是美国在遏制中国的战略道路上又向前迈出了一步。尽管贸易战不会有赢家,但美国还是会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走下去。
掠夺性中国的谬说2018-06-25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随着美中两国相互发起首轮关税攻势,导致美国发动这场贸易战的逻辑缺陷值得检视。现实情况是,美国并不如它自我介绍的那样,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典范,中国也并非特朗普政府所暗示的,在贸易中掠夺别国。
美国对华贸易战的背后逻辑及其影响2018-06-19
杨文静(Yang Wenj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外交研究室研究员
美国对华贸易战有其结构性的内在原因,也有特朗普本人价值观与个性偏好的影响。未来,特朗普不仅要中国更多“买、买、买”,也会软硬兼施迫使中国在经济制度上做出让步和改变。
中国调查全球芯片制造巨头2018-06-19
徐赛兰(Sara Hsu) “中国崛起资本预测”CEO
中国反垄断监管者开始对海力士、美光和三星等三家外国记忆芯片制造巨头就价格操控指控展开调查。在充满争议的贸易环境中,对于本次调查背后原因的猜测令事情看起来充满了不必要的疑点。虽然中美两国目前陷入了争端不断的高科技竞争,但本次中国对国外芯片制造商操控价格的调查似乎与此并无关联。
沉着冷静看待中美关系新变化2018-06-13
袁征(Yuan Zheng) 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目前贸然判断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已经彻底转向遏制强硬尚为时过早,需要进一步观察。当然,做最坏的准备,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最为稳妥的战略抉择。
中美冲突的形态2018-06-11
裴敏欣(Minxin Pei)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对大多数美中贸易战观察家来说,开战原因是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遇上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信条。但这种解读错失一个关键的发展动向,即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告终结。
中美贸易摩擦和“中国制造2025”2018-06-08
卞晓春(Bian Xiaochun) 国务院发展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副所长
表面上看中美之间是贸易较量,但实际上双方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是发展模式的较量。
中国能打赢贸易战吗?2018-06-08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虽然全球两个最大经济体陷入贸易战会让美国、中国以及世界各国的许多利益受损,特朗普却有可能被迫率先退让,而中国的全球实力与影响力得到提升。特朗普过度自负,他可能输掉贸易战,中国则可能胜出。
- 双边方案难解美国多边困境2018-05-31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任何用双边方案解决多边问题的努力都会适得其反,给美国消费者带来不祥后果。
中美贸易谈判将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过程2018-05-23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中美结构性合作潜力毋庸置疑。但解决中美之间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和利益博弈问题,将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谈判过程。
结束贸易战:应对科技领域紧张态势2018-05-18
扎克·蒙塔古(Zach Montague) 《纽约时报》新闻助理
从本质上来说,眼下美中两国贸易关系遭遇的困境仅仅是双方在科技领域长期存在敌对情绪的最新表现。华盛顿应当把当下的形势看成一个机遇,以具有建设性的方式与中国展开接触,并自省该如何加强自身科技领域。
美中很难达成贸易协定2018-05-18
徐赛兰(Sara Hsu) “中国崛起资本预测”CEO
眼下,中美两国之间需要的是双方展开更有效的协商并展现出更多善意,尤其是美国方面。对于特朗普政府来说,关于贸易如何运作的最基本教育也必不可少,因为美国政府似乎把贸易逆差与真正的经济失败混为一谈。
贸易战是把双刃剑2018-05-18
赵天一(Amy Zhao) 纽约大学纽约校区华盛顿广场在读硕士研究生
扭转贸易逆差只是一个借口,特朗普及其政府的目的是终止“中国制造2025”计划进程,最终推迟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