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裴敏欣 克莱蒙特•麦肯纳学院教授

中美冲突的形态

2018-06-11
5.jpg

对大多数美中贸易战观察家来说,开战原因是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遇上了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保护主义信条。但这种解读错失一个关键的发展动向,即美国长达数十年的对华接触政策已告终结。

贸易争端并不新鲜。盟国之间发生这种争端,如上世纪80年代后期的美国和日本,一般可以肯定真正的问题在经济。但如果发生在战略竞争对手之间,如今天的美国和中国,情况可能就复杂得多。

中美关系在过去五年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中国日渐回归威权主义,这一进程在今年3月取消国家主席任期限制时达到高潮。同时中国推动国家产业政策,具体体现就是“中国制造2025”计划。

此外,中国继续在南海造岛,为的是改变当地的领土既定事实。它还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明显挑战美国的全球主导地位。这些都让美国确信自己的对华接触政策已经彻底失败。

尽管美国尚未制定出新的对华政策,但其路径方向是明确的。去年12月发表的最新《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和今年1月发表的《国防战略报告》显示,美国目前把中国视为“修正主义大国”,并决心反击中国“在印太地区取代美国”的努力。

正是战略目标奠定了美国近期的经济举措,包括特朗普奢望中国在两年之内把对美贸易顺差减少2000亿美元。此外,美国国会将通过一项限制中国对美投资的法案,同时正拟定计划限制为在美国大学学习尖端科技的中国学生发放签证。

当前的贸易争端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这个事实使管控争端的难度加大。虽然做出实质性让步以及足够走运的话,中国短期内或许能避免一场毁灭性贸易战,但美中关系的长期轨迹几乎注定是战略冲突不断升级,甚至有可能全面爆发一场冷战。

在这种状态下,遏制中国将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组织原则,而双方都会把经济上的相互依存看成是不可接受的战略负担。对美国而言,允许中国继续获得美国的市场和技术,就等于向它提供经济乃至地缘政治上击败美国的工具。对中国也是如此,虽然代价高昂,但与美国的经济脱离和技术独立将被视为稳定和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关键。

经济上脱钩之后,美中在地缘政治竞争中保持克制的理由就会大大减少。诚然,两个核武大国之间不太可能发生一场热战,但它们肯定会展开引发全球风险的军备竞赛,并有可能通过代理人战争将战略冲突扩大到世界上最不稳定的地区。

好消息是,美国和中国都不想陷入这样一场危险昂贵、也许持续数十年之久的冷战。鉴此,更有可能出现的是第二种形态,即有管控的战略冲突。

在这种形态下,经济脱离将逐渐发生,但并不彻底。尽管关系的本质是敌对的,但双方都有经济上的动力来维持一个可运作的关系。同样,虽然双方将积极争取军事优势和盟友,但都不会参与代理人战争,或向与对方作战的军队或组织提供直接军事援助(如阿富汗的塔利班或新疆的维族武装分子)。

这类冲突肯定有风险,但它们是可控的,只要两国都有条理清楚、信息灵通、有战略头脑的领导人。但就美国而言,今天这种领导人付之阙如。特朗普对中国的反复无常说明他既没有战略眼光,也不具备制定管控战略冲突政策的外交训练,更不用说(像1947年的杜鲁门总统那样)为冷战创造一套学说了。

这意味着至少在短期内,中美关系的轨迹最有可能是“事务性冲突”,其特点是频繁的经济和外交争端,以及偶尔的合作。在这种情况下,双边关系的紧张会继续加剧,因为个别争议是按特定交换条件孤立解决的,缺乏战略一致性。

因此,无论当前贸易争端的结果如何,美中两国似乎都在走向长期冲突。而无论冲突形式是什么,都会让美中两国、亚洲和全球稳定付出巨大代价。

全文翻译自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原文标题“The Shape of Sino-American Conflict”(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