轰炸伊朗体现特朗普的现实主义2025-08-05
张志新(Zhang Zhixi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袭击伊朗核设施体现了特朗普外交政策的实用主义。它并非是纯粹的孤立主义或意识形态的先发制人,而是经过精心策划、受利益驱动的举措,旨在化解威胁,避免过度投入资源。
谁才是伊朗核危机的赢家2025-07-20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6月13日到6月24日,以色列和美国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大规模空中打击。值得一提的是,军事行动结束后,以色列、伊朗和美国三方同时宣称自己赢得了这场冲突。这种分歧不仅反映了各方对于冲突后果的理解差异,更折射出了围绕伊朗核问题博弈的激烈程度。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军事冲突呢?笔者以为,除了极少数从中收益的政客外,或许在这场冲突中并没有真正的赢家。
轰炸无法阻止核扩散2025-07-17
穆罕默德·巴拉迪(Mohamed ElBaradei)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
公正的和平、包容的安全架构是防止核扩散的最佳防御手段。知识不会被“抹去”,想通过轰炸达成协议必然适得其反,有可能让我们的世界离核末日更进一步。
美国核能复兴令世界担忧2025-06-20
樊高月(Fan Gaoyue)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美国自诩全球领导者,正因为这样人们才希望它率先批准旨在终止核试验的《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并承诺在武装冲突中“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但是,特朗普似乎并未朝这个方向努力。
- 我们会看到更多的核扩散吗?2025-05-08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只要各国认识到没有核弹比拥有核弹更有利,减缓核武器技术扩散的政策就会拥有坚实的基础。现实地说,一种国际制度并非得到完全遵守才能产生显著的约束作用,然而一旦规范和机构开始受到侵蚀,后果就难以阻止。
欲拒还迎:从劳动党八大看朝鲜对外政策2021-01-29
王付东(Wang Fudong) 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所副研究员
劳动党八大的总体战略是通过自力更生克服制裁压力,主要目的是在美国新政府对朝政策出台前主动出击,对美国释放软硬并存的信号。
朝韩缓和应是去核进程第二阶段主要内容2020-02-16
岳立(Yue Li) 盘古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目前形势或许表明,是时候开始朝鲜半岛去核化进程的第二阶段了。这一进程应在保持前期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矛盾问题调整思路办法,寻找各方利益的最大契合点。
对朝谈判可能涉及的安全保障措施2019-12-19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学术委员
对朝安全保障应与无核化进程同步发展,其内容将主要包括经济安全保障、军事安全保障、政治安全保障三大方面。
朝核问题缓中有忧2019-11-19
王帆(Wang Fan) 外交学院副院长
半岛局势虽然缓中有忧,但总体可控。各国需要高度警惕,防止不确定性因素带来新的变数。
朝鲜无核化:一个巴掌拍不响2019-11-15
岳立(Yue Li) 盘古智库东北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无论是美国还是朝鲜方面,对朝核问题及相关谈判都采取了追求“一劳永逸”的策略,然而分阶段推进无核化才是唯一的选项。
美朝河内峰会带来一线希望2019-03-14
樊吉社(Fan Jishe)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朝鲜和美国的第二次峰会提前结束,特朗普总统退出了会谈。虽然双方空手而归,但它为未来可能的协议定下了积极的基调——只要双方让外交官有机会进行工作层面谈判,而不是指望由峰会来解决一系列复杂问题。
美朝第二次首脑会晤何以无果而终2019-03-14
崔立如(Cui Liru)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前院长
特朗普在朝核问题上的决策,与其本人在国内政治地位的强弱有直接关系。
第二次特金会搁浅但谈判尚未破裂2019-03-06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上周的特金谈判提前结束,未能达成突破性协议。这一进程的利益攸关方不止美国和朝鲜,半岛和平对韩国、中国和俄罗斯也有利害关系。
如何评判河内峰会2019-03-04
尹永宽(Yoon Young-kwan) 首尔国立大学国际关系名誉教授
无论峰会的结果如何,现在都应该在更广泛、更全面的框架内评估美朝外交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