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必须保护中美两国的安全2020-07-08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在贸易战和全球疫情背景下,美国和中国承受不起战争。双方通过对话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利益与关切,才符合两国和美国盟友的最大利益。
- 在香港的失败促使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更强硬2020-07-08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华盛顿呼吁盟友谴责中国在香港的行为,大部分国家充耳不闻。尴尬的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但这一决定可能带来致命后果。
- 全球化与管理合作性竞争2020-07-06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尽管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称之为新冷战却是一种误导。双方都应当寻找必要的“底部”和“安全网”,以建立起最适用于美中合作性竞争的框架。
- 夏威夷会谈:摸索妥协的底线与空间2020-07-03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虽然蓬佩奥与杨洁篪的会谈在日益升级的大国冲突背景下是一个令人欢迎的缓和迹象,但这次会谈似乎只是给双方提供一个机会,摸索对方在两国诸多 存在分歧领域的底线。
- 为中美竞争重拾冷战工具2020-07-02
沈大伟(David Shambaugh) 乔治·华盛顿大学艾略特国际事务学院席格尔亚洲研究中心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教授,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杰出客座研究员
美国和中国已处在冷战2.0中,但为避免中美关系螺旋式失控,第一次冷战中的许多有益教训必须予以重视。
- 新冠疫情后的中美关系2020-06-29
傅莹(Fu Ying)
中美两国之间的紧张态势主要是由美方主动推动的,未来中美是否会陷入零和对抗抑或实现“竞合”关系,关键要看两国能否客观判断对方的实力与意图,能否找到彼此目标相容的空间。
- 中美关系未来取决于双方努力2020-06-24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
中美关系的未来需要共同塑造,中国的主动性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美国对华认知的走向。
- 特朗普的中国留学生禁令不可持续2020-06-24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中美在人文领域长期、广泛的利益交融将从根本上对特朗普政府相关政策形成“纠偏”,使其难以长期持续。
- 坚守中美关系的三条底线2020-06-19
王缉思(Wang Jisi)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战略研究院创始院长
中美关系越困难,越需要我们确立底线思维。处理今天的中美关系,应当坚守坚持和平方式、保持经贸合作、维护人文交流和社会交往三条底线。
- 面对中美关系恶化更需讲策略2020-06-17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中美关系正在发生的演化是战略性和结构性的,而不仅仅是利益性的,在美国大选、全球疫情的特殊敏感期里,重大事件开始取代自然积累,成为塑造未来两国关系形态的根本动力,中美关系全面失控危险越来越大。
- 并不存在新的冷战2020-06-16
詹姆斯·H·诺尔特(James H. Nolt) 纽约大学客座教授
与西方和苏联之间的冷战不同,美中冷战是不太可能发生的,因为中国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而且民间交流十分密切。
- 美国香港政策法案问题重重2020-06-15
索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中美研究中心(ICAS)高级研究员
《2020年香港政策法案报告》显示,这一届美国政府缺乏对该地区当下需求的精准理解。
- 主动积累中美关系正能量2020-06-15
袁幽薇(Yuan Youwei)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交流部副部长
疫情推动中美关系持续下行,这不符合两国民众和世界其他国家利益,在此严峻的情况下应主动思考如何为中美关系发展积累正能量。
- 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影响2020-06-12
贾庆国(Jia Qingguo) 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主任
这次疫情对中美关系的冲击和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最终是积极的影响大还是消极的影响大,取决于两个国家现在和未来的互动。
- 美国对华“权力控制”的七大工具手段2020-06-12
张茉楠(Zhang Monan)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美欧研究部副部长
美国发起对华贸易战和科技战,以权力逻辑已经取代市场逻辑,其对华“权力控制”手段涵盖了经贸、产业、科技、投资、金融、数据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