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美国大选 中美关系 全球治理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李岩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特朗普的中国留学生禁令不可持续

2020-06-24
Li.jpg

5月2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发布总统文告,针对中国一些理工科院校毕业生实施签证禁令,禁止所谓“与中国军方有牵连的中国学生和学者”进入美国大学攻读研究生或从事博士后研究。这是特朗普政府限制中国学生赴美交流的又一新举措,也是其执政以来不断限制中美人文交流政策的延续。

特朗普政府的上述举措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从“中美竞争”的国家安全视角出发,防止科技研发机密外泄,损害美国科技竞争力。特朗普政府在2017年12月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就声称,为了防止外国人盗用知识产权,将限制前往美国学习科学、工程、数学和科技(STEM)的外国人。2018年,美国国务院针对中国留学生缩短了部分STEM专业的签证有效期。在特朗普政府看来,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学习“有助于增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水平,这对美国长期的经济活力和人民安全构成了威胁”。同时,美国对中国学生学者正常的学术交流活动大加滋扰,这些都严重破坏了中美长期而广泛的人文交流活动。

二是从推动中美“脱钩”的视角出发,将人文交流作为重要发力领域。自2018年以来,“脱钩”逐渐成为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重要内容,在经贸、科技和人文三大重点领域推动中美“脱钩”的举措最多。无论是限制中国学生签证、打压孔子学院,抑或以“锐实力”等颇具冷战色彩的概念抹黑中美之间正常的人文交往,都显示出特朗普政府急欲限制甚至切断中美之间的社会层面互动。这些政策考虑,明显是受到美国国内极端反华势力的影响。共和党反华保守势力是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重要推手。一些“知名”反华议员,例如马尔科·卢比奥、汤姆·科顿、克里斯·史密斯等,都曾提出限制中美人文交流的议案,在美国国内渲染和制造“中国威胁”氛围。科顿等人近期推出“保障校园安全法案”,甚至要求立法禁止中国公民在美国学习STEM相关专业。

长期而言,特朗普政府的上述政策设计并不具有持续性。一方面,限制人文交流的极端举措明显有悖中美双方利益。这些极端举措已然对美国社会的中国观起了负面影响,同时极大加剧了中方对美国对华政策动机的负面认知。在近年中美关系发生较大变化的背景下,人文交流的“稳定器”作用更加关键,美国相关举措可能意味着这一“稳定器”面临“失效”的巨大风险。白宫近期发布的《美国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战略方针》文件声称,美国不会寻求与中国人民脱钩,这表明特朗普政府深知人文交流对于两国关系的“保底”作用,然而其一系列极端举措正在显著破坏其对华所谓“良性竞争”的政策设计。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这一悖论,终将对美国自身利益造成损害。

另一方面,在特朗普政府不断出台极端举措的情况下,中美人文交流虽然受到明显冲击,但也显示了巨大韧性。根据美国国际教育协会2019年11月发布的信息,中国连续第十年成为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地,2018-2019年度中国在美国学生总数超过36万人,仍较上一年度增加1.7%,占美国留学生总数的约1/3。同时,相当多的美国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对特朗普的相关政策并不认同,认为人为阻断科技交流无助于美国科技创新和竞争力提升。这些也表明,中美在人文领域长期、广泛的利益交融将从根本上对特朗普政府相关政策形成“纠偏”,使其难以长期持续。

人文交流是中美关系的根基所在,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相互理解、推动两国关系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美关系的竞争性日益凸显更加需要有稳固而有韧性的人文交往纽带来框定中美良性竞争的性质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