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裁后的南海局势:变与不变之间2017-04-18
康林(Sébastien Colin) 巴黎东方语言文化学院(INALCO)副教授
2016年7月12日作出的南海仲裁案判决是否会让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就南海问题出人意料地开启一轮和解?这个问题很难有定论,因为在这些变化背后充满着不确定性和延续性,而这很可能随时削弱已经取得的进展。
是时候进行网络空间合作了吗?2017-04-18
罗吉尔•克里默斯(Rogier Creemers) 媒法与政策比较项目研究员
对西方外交官来说,全球互联网治理问题肯定是如何有效让中国参与,以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与稳定,这也是中国的合作战略明确提出来的目标。冷漠的中国会让北京那些主张对全球互联网规范采取更强硬、更孤立态度的声音得逞吗?满足中国的某些希冀,如高调出席中国的旗舰式活动,也许不仅能为更广泛的参与和信任打基础,还能为中国体制内旨在加强与外国交融的声音提供支持。
特朗普“强军”计划评估2017-04-18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办公室(高端智库办公室)主任、研究员
贾春阳(Jia Chunya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特朗普推出“有史以来增长最多”的国防开支,意味着他将大幅提升军事在美国对外战略中的作用,可能使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入出现实质增加,给亚太地区形势带来新的变数。
设计一支能打败中国的美国舰队2017-04-13
史蒂文·斯塔什维克(Steven Stashwick ) 纽约独立作家和研究人士
华盛顿的战略与预算评估中心(CSBA)发表题为《恢复美国海权——美国海军新的舰队结构》报告,概述了它认为要在一场可能的战争中打败大国(中国和俄罗斯),美国海军未来舰队应该是什么样子。
警惕日本“搅局”南海2017-04-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日本虽非南海有关争议当事国,但在南海却有着非常重要的利益诉求。在可预见的未来一段时期内,日本对南海问题的介入在广度和深度上都可能继续加强。鉴此,中国与东盟国家应早做谋划,维护好当下来之不易的逐步趋缓的向好局势。
南海问题正在步入地缘政治竞争的时代2017-04-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南海问题正站在地缘政治竞争的十字路口。中美两国除了建立海上危机管控机制之外,有必要在战略层面就彼此在南海的长远利益诉求保持沟通,并就彼此南海的政策行为建立对话机制。
朝核问题:开辟中美合作新境界2017-04-10
吴思科(Wu Sike) 中国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委员
朝鲜局势一触即发,朝核问题不可持续。如何确保高效解决朝美争端机制的运行成为当务之急。
朝鲜:世界上最危险最无解的难题2017-04-05
凯瑞·布朗(Kerry Brown) 伦敦国王学院教授
当此全球混乱时代,始终占据报纸头条的不是英国脱欧、叙利亚内战、俄罗斯的霸道抑或中国的南海角力,而是30岁出头的共产党狂热崇拜式家族第三代传人所领导的国家的行事乖张和边缘政策。
防止网络战的规范性方法2017-03-27
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哈佛大学教授
制定一个全球性的网络空间条约,目前在政治上是不可能的。对网络战进行规范性控制的更有效办法,或许是确立一个禁忌,它不是针对武器,而是针对攻击的目标。
中国的朝鲜半岛和平之路2017-03-20
赵明昊(Zhao Minghao)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中国论坛特约专家
冷战式安全集团重现东北亚,只会加剧地区的敌对。整个东北亚地区的战略互不信任,只会使中美业已紧张的关系更加恶化。朝鲜半岛爆发冲突的噩梦般前景,要求我们有更加冷静的头脑。
美中2017年军费开支之比较2017-03-17
马世琨(Ma Shikun)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美国和中国2017年军费开支预算分别增长10%和7%。中国当然清楚世界安全风险在增加,也深知军事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作用,但中国对安全的理解是多纬度全方位的,并非只盯着军事领域,也不迷信军事力量。
中国军工产业发展与美国利益2017-03-15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虽然中国经济放缓,但中国政府的“中国制造2025”计划却打算到2025年耗资3000亿美元,实现关键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自给自足。众所周知,美国对中国庞大军力建设的规模与不透明深感不安,而最新的事态有可能导致特朗普政府不断阻挠俄罗斯向中国转让军工技术,同时维持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运,以便美国的武器和其他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萨德”入韩 铁幕升起2017-03-15
樊高月(Fan Gaoyue) 四川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退役大校、前首席专家
物理上“萨德”是拦截来自北方的导弹袭击,但寓意上它是阻挠“六方会谈”国家合作的铁幕,有害无益。
特朗普时代中美南海博弈将向何处去?2017-03-10
陈相秒(Chen Xiangmiao) 中国南海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在“美国优先”政策框架下,特朗普政府可能将南海问题作为与中国在人民币汇率、贸易保护主义等更广泛领域谈判时“讨价还价”的一枚棋子。在这种可能的“灵活、动态”南海政策框架下,中美南海博弈将呈现“震荡”发展,其震荡节奏取决于中美在其他领域的较量。
美国“定心丸”能让盟国心定吗?2017-03-07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第53届慕安会是美欧弥合冷战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分歧的一次重要机会,遗憾的是美国不但没有增加欧美互信,反而强化了欧洲盟国对特朗普政府的疑虑和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