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特尔特访华对南海问题的启示2016-10-28
陈庆鸿(Chen Qing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际安全研究所所长助理
杜特尔特成功访华体现了地区国家渴望稳定聚力发展的需求,为地区局势稳定作出了贡献,也表明中国不仅可以、而且也是愿意对话的对象。
逐渐浮现的中美关系“新均衡”2016-10-28
达巍(Da Wei)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
过去几年,中美两国在“战略隧道”中不断磕磕碰碰,但有迹象显示,两国似乎也踏上形成新的战略均衡的进程。两国关系虽然持续紧张,但始终并未“破局”。
菲总统杜特尔特关键性的访华2016-10-27
理查德·加瓦德·海德林(Richard Javad Heydarian) 菲律宾理工大学地缘政治讲席教授
菲律宾总统罗德里戈·杜特尔特的新外交政策是鲁莽言论与精明战略算计的混合。他的政府摆明菲美双边关系不再像以前那样特殊,今后只愿与所有超级大国不偏不倚地发展互利关系。
傅莹在瓦尔代论坛演讲:大国需要培育信任2016-10-27
傅莹(Fu Ying)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主席
10月25日,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傅莹出席俄罗斯瓦尔代论坛,并发表题为《大国需要培育信任》的主题演讲。
“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于2004年成立,自成立以来,俄罗斯总统每年都要通过“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会晤一批世界著名学者、政治家和记者,与他们就俄罗斯的内政、外交等领域的时局问题交换意见。希拉里“用导弹防御包围中国”将适得其反2016-10-24
道格·班多(Doug Bandow) 卡托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与中国打交道,希拉里·克林顿看来比奥巴马更加好战。但美国不能指望通过对抗或强硬手段取胜。这么做将损害两国的进一步合作,把中国推向朝鲜。相反,美国应使用更具外交策略的手段来处理与中国的关系。
新孤立主义的兴起2016-10-20
克里斯托弗·A·麦克纳利(Christopher A. McNally) 美国檀香山查明纳德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
特朗普和希拉里之间这场重要的总统选举,不仅关系着中美关系,也反映了新型的、强大的孤立主义在全世界的兴起。能从全球化当中受益的人,与那些由于缺少金钱和技术无法从中受益的人,他们之间深刻的经济与文化裂隙正在不断扩大。
“杜特尔特现象”和美国因素2016-10-17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杜特尔特现象”看似偶然,在一定程度上实属必然,是美国决不做老二政策和老大作风催生的。杜特尔特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中菲关系的大事,有利于中菲关系恢复友好常态。
中美分歧让下任联合国秘书长承压2016-10-17
理查德·魏茨(Richard Weitz) 哈德逊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美方和中方最近在联合国大会上的发言,显示两国在国内政治制度、全球政治中的相应角色与关系、争端解决等方面都存在尖锐分歧。俄罗斯在美国反对的诸多问题上支持中国。这些分歧将不断对国际局面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
- 中菲二轨外交:从坚冰渐融到关系转暖2016-10-17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二轨外交的结果喜忧参半,但它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为正式会谈议程提供了实用而具体的议题。从这方面看,拉莫斯和傅莹2016年8月的香港会晤值得称赞。
美国大选: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有分歧2016-10-14
丹·斯坦伯克(Dan Steinbock) 全球咨询机构DifferenceGroup创办人
在欧洲、亚洲和南美,对希拉里或特朗普的不同偏爱取决于这些候选人对贸易、经济和外交政策原则的看法。虽然对多数国家来说,希拉里是它们的首选,但无论谁是下任美国总统,他或她都将面对几个大洲的严峻挑战。
美国领导力:独木难成林2016-10-13
大卫·肖(David Shorr) 美国斯坦利基金会项目官员
美国外交政策辩论焦点过于集中在中东。为纠正这种倾向,奥巴马政府实行了所谓的“重返亚洲(或者叫再平衡)”,即按照国家整体挑战和利益相应地重新调整美国的政策。事实上,以更广的视角看待当今相互联系的世界,努力建立必要的联盟,正是奥巴马和希拉里务实做法与共和党食古不化政策的主要区别。
忧心忡忡的邻国谋求制衡中国2016-10-12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特德·盖伦·卡彭特探讨了中国与美国及其他涉及南海争端的亚洲国家间的紧张关系,概述了美国对菲律宾、韩国和越南的军事政策与扶持措施,解释了这一切可能给对华关系带来的负面影响。该地区的活动看似是在搞平衡,但它显示出沿岸国家对北京在南海所作所为的不安。
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环保技术竞争与合作2016-10-11
马修·D·约翰逊(Matthew D. Johnson) 林内尔学院副教授
马修·约翰逊探讨了巴黎协定生效后的环境与政治影响,认为美国和中国批准巴黎协定是这两个环境大国之间越来越难得一见的台面上的合作,而有待观察的是两国如何分配在经济与全球规则制定方面的领导权。
奥巴马的遗产:美中关系与2016年美国大选结果2016-10-11
玛丽安·奥乔(Marianne Ojo)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客座教授
玛丽安·奥乔分析了外交事务、国家安全和经济问题对美国大选辩论的影响。特朗普对美国经济的毁灭性有多大?金融市场在作准备,同时在试水。如果特朗普上台,除了初期的振荡,可以预计市场会出现调整。
中美关系出现四大新变化2016-10-06
袁鹏(Yuan P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近十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中美关系原有特征开始发生变化,一些长期指导中美关系的原则、框架、政策也部分失灵。敏于时势者应当正面迎接中美关系的新变局,重新确立中美关系的新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