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哪一个才是真的希拉里?2016-03-22
王嵎生(Wang Yushe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执行主任
过去,希拉里曾公开驳斥所谓“中国威胁论”和“中美零和论”,认为中美应“同舟共济”,携手迎接挑战。最近,她加大了对中国的批评,但继续以积极方式与美国领导人相处符合中国的最大利益。
- 中国外交更加自信2016-03-18
苏晓晖(Su Xiaohui)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战略研究所副所长
中国日益强大,而且没有成为麻烦制造者。中国外长坦诚的记者招待会体现了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责任感。
- 与其高调门喊话,不如高级别沟通2016-03-17
沈丁立(Shen Dingli)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中美间的高层对话稳定了双边关系,使达成对朝鲜实施更严厉制裁协议成为可能,并为两国领导人之间即将到来的会晤搭建了平台。
- 化解中美关系之“八论”2016-03-10
俞邃(Yu Sui) 中国当代世界研究中心教授
中美建交30多年来,虽然存在潜在冲突,但两国是在平行的轨道上迅跑,互不相撞。
- 美国-东盟峰会:美国正在赶上中国?2016-03-09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有鉴于其蓬勃发展的经济、加速的一体化进程,以及安全环境面临的不断变化的挑战,东盟注定将成为全球一个日益重要的地区。东盟人口超过美国和日本的总和,并且是重要的前沿市场。
- 中美在东南亚的互动将塑造新兴地区秩序2016-03-07
何亚非(He Yafei) 前外交部副部长
东南亚和东亚要想打造一个良性架构——在此之下,所有国家都能寻求共同发展和繁荣——美国和中国,以及这两个大国和东盟,就必须紧密合作。
- 科林斯式鹰派:修昔底德与“对抗中国”之争2016-03-03
杰瑞德·麦金尼(Jared McKinney) 拉惹勒南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今天的鹰派认为美国自甘退缩、顺从和懦弱,认为中国冒然违反规则,并威胁着美国的领导地位。然而任何行动都可能是错误地假设了中国对荣誉、历史和地缘的期望。
- 美国视角下的中日关系2016-02-26
刘军红(Liu Junho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研究员
美国推动的TPP削弱了中日建立更密切关系的潜在可能,使三国之间的关系失衡。中日的政策动向将对三国间的关系构成影响。为了地区和全球的稳定和发展,三国必须均衡处理它们之间的关系。
- 韩国核挑逗会否让中美改变游戏规则?2016-02-24
特德·盖伦·卡彭特(Ted Galen Carpenter) 伦道夫·伯恩研究所高级研究员
当全世界把注意力集中在朝鲜的核试验和卫星发射时,韩国同样出现了与核问题相关的重要事态发展。近来的情况表明,韩国民众和部分政界人士的耐心是有限的。
- 打造新的国际秩序2016-02-19
古德龙(Gudrun Wacker)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
中国类似“一带一路”的倡议主张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从一开始就没有统一的规则与范式。对欧盟和欧洲国家来说,与中国合作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就来自于这种开放或不明确,及对中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使用不同规则的怀疑。
- 关于秩序的再构建2016-02-15
傅莹(Fu Ying)
傅莹在“加倍下注?中国与国际秩序(多个)”论坛上的发言。
- 关于中美竞争关系的几点思考2016-02-15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美国官方关于坚持“一个中国”,希望保持台海地区和平稳定的表态,不仅有助于减少中国国内的猜疑,也进一步证明美国与中国竞争的战略谋划主要是在经济领域。这将有利于两国维持竞争合作关系,有助于中国国内政策的调整与改革。
- 两极陷阱:用冷战经验预测美中关系的隐性机会成本2016-02-15
孙梅岑(Meicen Sun) 麻省理工学院国际关系学博士
很多“现实主义”学者按照苏联在冷战中的所作所为预测中国,夸大了两者之间的相似性。在构建集体认同方面,东亚仍有大量文化资源未被开发。倘若能成功构建一个全新的亚洲身份认同,不仅短期内有助于强化合作,从长期来看会降低军事主张的吸引力。
- 中美关系:曲折中迈上新台阶2016-02-12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美国不会改变对华既接触又遏制的两面政策,但中美关系稳定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因为它体现了两国发展的根本需要与世界历史潮流。
- 印度洋上的“钢铁般友谊”2016-02-10
萨贾德•阿什拉夫(Sajjad Ashraf) 新加坡国立大学前兼职教授
目前,巴基斯坦的军事装备半数由中国提供,中国还表示愿意向巴基斯坦转移技术。随着地缘政治联盟的变化,共同利益驱使着中国与巴基斯坦越走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