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观察】傅莹:G20峰会前看中美合作与分歧2016-09-02
傅莹(Fu Ying) 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创始主席
文|傅莹,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首发于参考消息,转载已经作者授权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将于9月4日至5日在杭州举行。中国作为主办方将同其他与会各方一道,围绕&l……
- 海上的界线2016-08-26
罗伯特·曼宁(Robert Manning) 大西洋理事会高级研究员
詹姆斯·普利兹斯塔普(James Przystup)
海牙关于菲律宾案的判决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即便如此,我们还是可以设想一条前进的道路,并以立刻冻结在争议海域所有活动为开端。这将令紧张局势降温,让所有人得以松口气。
- 海牙在南海问题上的狭隘正义2016-08-25
苏拉布·古普塔(Sourabh Gupta) 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在亚太最重要的法律问题上,仲裁庭有机会制定一个建设性方案。面对颇难理解的法律条款,它原本应当选择培育互相合作趋势,但判决实际上却帮了倒忙,其后果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反复回响。
全球治理当前面对的根本困难2016-08-23
时殷弘(Shi Yinhong)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在全球政治文化的变更倾向和大国基本关系的强烈动荡中,全球治理规则的形成、调整和贯彻面临程度空前的困难。必须抵制正在全球范围扩展和增进的本土主义-民粹主义-民族主义政治文化,积极争取大国基本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与俄美关系的稳定和改善。
- 中美关系需要更多正能量2016-08-18
陶文钊(Tao Wenzhao) 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美国研究所研究员
中美两国的分歧和竞争是客观存在,两国的共同利益和合作也是客观存在,两国之间的这种“竞合关系”还会继续下去。中美之间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夸大这种可能性,活灵活现地渲染两国之间的战争,无疑是两国关系中的负能量。
- 中国、中亚与阴谋论2016-08-17
凯梅尔•托克托姆舍夫(Kemel Toktomushev) 中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研究院研究员
本土精英对中国外交政策的不理解以及中华帝国与中亚游牧部落历史上的长期对峙,是中亚地区投机认知盛行的沃土。其结果是,中国的地区倡议总是笼罩着谣言和阴谋论。
“海上丝绸之路”的机遇与挑战2016-08-15
卢西奥·布兰科·皮特洛三世(Lucio Blanco Pitlo III) 菲律宾亚太协进会研究员
互联互通是中国和东南亚的共同利益,“海上丝绸之路”正是为达成这一目标而不断努力的体现。东南亚对中国周边外交至关重要,因此对中国外交政策来说,管理与解决地区关切始终是一个挑战。
- 美国大选无法预示未来美中关系2016-08-11
蒂莫西·韦伯斯特(Timothy Webster)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副教授
蒂莫西·韦伯斯特教授不是把重点放在总统候选人的言论上,而是探究他们在各自职业生涯中针对中国和国际经济的所作所为。无论谁在11月当选,下届政府制定的对华政策极可能重在经济交流、人员互往以及合作应对林林总总的全球性挑战,尽管美国与中国在一系列问题上存在根本性分歧。
- 美国是南海仲裁大输家2016-08-10
尹承德(Yin Chengde)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研究员
美国导演的南海仲裁闹剧,以蓄谋遏华始,以自辱自损终。面对客观现实,美国对此应有所反思。仲裁事件再次证明,中美两国“合则双赢,斗则皆输”。
南海争议的出路:有关主权国家进行友好磋商和谈判2016-08-10
郑若骅(Teresa Cheng) 香港资深大律师
在南海问题上,有关主权国家直接通过磋商和谈判解决分歧和冲突,将给当事国带来双赢局面。这种做法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有助于促进符合有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稳定与繁荣。
- 面对美国压力中俄需要结盟吗?2016-07-29
郑羽(Zheng Yu) 同济大学全球治理与发展研究院高级研究员
当前中俄两国面临的安全威胁基本不需要通过大规模使用武力来解决。不结盟有利于中俄双方保持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这有利于两国保持实施各自政策的回旋空间。
- 全球化面临崩溃风险2016-07-29
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 耶鲁大学高级研究员
特朗普崛起和英国“脱欧”的教训是,虽然理论上看似精妙,但全球化在实践中遭遇挫折。包括笔者在内的信奉自由贸易者必须认真对待刺耳的反全球化呼声。
中国对南海裁决说“不”为什么正确2016-07-28
吴士存(Wu Shicun)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
没有一个国家愿意接受违背其意愿的国际司法判决或仲裁裁决,尤其是这种裁决涉及重大政治问题和国家利益。因此,中国不接受第三方机制判定领土争议、海洋划界及其他相关问题,是完全正确的。
- 自由主义与例外论:改善美中关系的障碍和机遇2016-07-26
阿莱克·钱斯(Alek Chance) 中美研究中心研究员
一个显而易见的危险是,美中两国都坚信自己在推动双赢国际秩序,同时怀疑对方搞“强权政治”。然而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简单选择互惠互利还是实力政治,而在于哪种规则将主导后实力政治时代的秩序,以及它需要怎样的权力架构支撑。为寻找融合路径,美国和中国都有大量工作要做。
大国一向无视国际仲裁 中国同理2016-07-22
格雷厄姆·阿里森(Graham Allison) 哈佛大学学者
中国拒绝常设仲裁法院就南海问题所作裁决,美国及其盟友已展开批评攻势。但事实上,国际法院只对小国有效。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从未遵守过常设仲裁法院关于海洋法争端的任何一项判决。因此,面对不利判决结果,北京会按大国的传统行事方式来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