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启冷战或将成为美国战后最大战略失误2020-10-02
王震(Wang Zhen) 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学所研究员,法学博士
如果华盛顿有人执意把中国视为一个“敌人”,那注定会收获一个前所未有的敌手。重启冷战将成为二战以来美国最大的战略失误,并会使美国民众和国际社会付出沉重代价。
展望下个十年的中美科技关系2020-01-10
李峥(Li Zhe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助理研究员
目前不能确定十年后的中美科技关系是否会进入全面脱钩状态。中美科技竞争不仅是两国之间的竞争,也将给全球带来巨大影响。
G7广岛峰会对华释放了何种信号?2023-05-25
孙成昊(Sun Chenghao)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峰会公报既折射出美国领导下的西方集团正日益精细化对华竞争的策略手段,也体现出部分理性思维在对华竞争中的短暂回归。“短期缓和、长期竞争”可能是下一阶段美国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对华政策走向。
中美仍需要最基本的沟通2023-05-18
安刚(An Gang)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特邀专家
就算大国合作时代已经终结,高质量的沟通也是大国博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美方的据傲不收敛、不改变,注定了中美之间即使有沟通,中方也无法采信于美国。
- 美韩同盟北约化及对东北亚安全的冲击2023-05-17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美韩强化延伸核威慑以及美韩同盟范围的地区化趋势,本质上都是北约安全思维开始在本地区扩散的表现。对中国来说,这将是改变东北亚地区安全架构现状的行为,会导致本地区安全秩序进一步失衡。
- 不应对中美关系的未来过度悲观2023-05-17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美在重大战略问题认知上似有相向而行的态势。两国用实际行动来兑现政策承诺,是止损战略互疑、培育基本互信的关键一步。
中美维也纳会晤释放四个“积极信号”2023-05-16
董春岭(Dong Chunling)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总体国家安全观研究中心办公室副主任
双方就推动中美关系排除障碍、止跌企稳进行了坦诚、深入、实质性、建设性的讨论。会晤进一步明确“中美将持续利用这一战略沟通渠道”,从而为之后的中美关系管控创造了条件。
尹锡悦访美的意义2023-05-04
李宁(Li Ning)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亚太中心研究员
此次美韩首脑会面是在半岛紧张局势日益严峻和中美战略竞争背景下进行的,其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今后韩国的方向,也将对中韩关系、中美关系、地区局势等产生相当的影响。
- 马克龙访华与欧洲主动追随美国战略的怪圈2023-05-04
张云(Zhang Yun) 日本国立新潟大学副教授、现德国柏林自由大学高级访问学者
欧洲对美国不满,因而滋生自主动力,但很快又选择以美国逻辑说服自己,进而走上主动战略追随之路。
欧洲对跨大西洋同盟关系的再认识2023-04-27
吴正龙(Wu Zhenglong)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高级研究员
拜登用同盟关系绑架盟国、损害欧洲利益的做法,促使欧洲对跨大西洋同盟关系进行反思。但欧洲实现战略自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 认识美国对华意识形态竞争的三个视角2023-04-26
陈积敏(Chen Jimin) 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没有搞意识形态竞争、对抗的动机,有的只是在面对美国全方位极限施压之下维护本国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变之举。所谓对华意识形态竞争根本就是美国人为建构的一种情境。
中美应如何缓和紧张防止冲突与战争2023-04-12
张沱生(Zhang Tuosheng) 国观智库学术委员会主任
中美尽早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并同时开启关系缓和的进程是可能的,值得双方为之努力。
- 美国国会令中美经贸关系更趋紧张2023-03-21
马雪(Ma Xue)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所副研究员
美国国会正日益成为中美竞争的“操盘手”,但经济问题政治化,加之国会议员缺乏专业经济技术官员的经验,其政策在实际运行中对美国企业难言真正有益,也令本已脆弱的中美经贸关系再承压。
- 解读美国情报界年度威胁评估2023-03-21
李岩(Li Yan)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
美国试图以打压对手来解决其“不安全感”,反倒是制造了更多矛盾、催生了更大的不安全来源,也使得解决全球性威胁的国际合作受阻,战略目标与手段的错位可谓相当离谱。
- 开放的中国不希望与美国“脱钩”2023-03-16
贺文萍(He Wenping)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研究员
3月13日,中国新任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两会”闭幕后的记者会上谈到了中国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及“脱钩”论对相互依存的中美关系将构成巨大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