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 王震 上海社会科学院国际问题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中东学会常务理事

特朗普之后,中美关系会好转吗?

2020-08-28
372.jpg

2020年以来,中美关系犹如一批脱缰的野马,不断冲击双边关系的下限。继7月底双方互相关闭领事馆之后,8月初特朗普政府高官又高调抵台访问。大多数人认为,当前中美关系恶化,与特朗普为寻求连任采取不择手段的疯狂政策有关。于是,不少人心怀期待:特朗普之后中美关系或会有所改善,至少回归常态。

坦率说,笔者对此并不乐观。原因至少有以下几点:首先,支撑中美关系发展的民意和社会基础正不断被侵蚀。特朗普上台以来所采取的对华政策,已经严重破坏了中美关系的社会舆论生态。皮尤公司7月公布的民调显示,对中国持有负面看法的美国民众已经从2018年的47%上升至当前的73%,对华强硬已经成为美国社会的跨党派共识。以往对美国比较温和友好的许多中国精英,如今也开始越来越多地批评美国政府的政策。在网络和社交媒体上,中国网民对特朗普政府批评、指责的声音更是不绝于耳。如果这种局面长期得不到改善,几十年积聚的双边关系社会基础将迅速垮塌。

其次,双方当前所采取的不少政策具有极大的不可逆性,其后续影响将会持续到特朗普之后。比如,美国国会两院不可能撤销其在中国香港、新疆、台湾问题上的一系列立法。同时,中国政府也不可能撤销其所采取的一些因应之策。这些既有政策会形成新的长期战略态势,破坏已有的战略互信和稳定,并促使双方采取长期的战略应对。无论特朗普未来是否连任总统,这些政策及其后果短期内都不会烟消云散。

再次,特朗普政府的一些激进行为刺激了冒险主义和投机主义,不仅突破了双边关系的底线,也使中美双方面临冷战以来最严峻的军事冲突风险。特朗普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行为,已经突破了70年代中美建交以来双方在台湾问题上所达成的默契,不仅背离了美国在中美建交时的承诺,也挑战了中国政府的底线。在南海问题上,特朗普政府已经公开放弃当初“不选边站”的立场,频频派遣飞机和军舰进行所谓“自由航行”与抵近侦察。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在此类问题上的回旋余地非常有限。在双方缺少战略互信、基本共识、行动默契乃至应急热线的情况下,此类军事行动大大增加了双方爆发冲突的风险。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保持了极大克制,以避免跟随特朗普政府的节奏起舞而进一步恶化双边关系。但是,如果这种克制被一些美国政客视为“软弱可欺”,他们势必会在未来对华政策中采取更多冒险主义举动,最终迫使中国政府不得不做出强硬的正面应对。

最后,当前美国战略界的对华政策讨论已陷入迷思,未必能在特朗普之后为双边关系改善指明出路。比如,许多美国战略人士在讨论中美相对实力变化时,往往只关注与中国有关的所谓知识产权保护、“商业间谍”、国有企业、政治改革等议题,忽视了美国自身产业空心化、经济金融化、政治两极化、社会贫富分化、军事过度膨胀等内在问题,更鲜有对美国自身政策失败和战略失误的认识与反思。甚至在国内疫情近乎失控的情况下,他们仍津津乐道于莫须有的中国“抗疫原罪”,而不是对自身政策失败进行反思。事实上,正如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在出席2020年“阿斯彭安全论坛”时所言,对美国来说,真正的问题是美国是否准备好与另一个具有不同历史、文化和制度,无意与美国争夺全球主导地位的大国共处?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很难为中美关系的根本性改善指明出路。

在美国大选结束之前,也许特朗普政府还会有更多令人瞠目结舌的新举措。然而,如果美国战略界不改变对中美实力变化和双边关系的认知,无论特朗普未来是否当选,中美关系短期内都还看不到令人乐观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