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简体繁體
【热点话题】:中美关系 贸易战 全球治理 COVID-19 气候变化 脱钩
中文英文中英对照

推进全球化 引领全球化

2017-03-20
S2.jpg

近年来,全球化与全球治理领域发生了许多巨大的历史性变化,大国之间地缘政治矛盾以及对全球化主导权的争夺也日趋激烈,世界经济持续下滑,难见“隧道尽头的曙光”,世界正在经历大动荡、大变革、大调整的新时期。英国脱欧、美国总统大选的“特朗普现象”、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法国等欧洲国家右翼政党力量上升、许多国家民粹主义思潮泛滥,这些被许多专家称之为“去全球化”或“逆全球化”的现象,其实是全球化进入新时期的表象。如果简单定义目前全球化的变化为“反全球化”显然过于狭隘。

全球变局产生的原因何在?一是全球化给世界带来经济繁荣不是“普惠性”的,有“赢者和输者”。国家之间如此,一国内部也是如此。全球化条件下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导致全球生产链的转移,使美国等西方国家中低端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部分工人的就业和收入受到冲击,中产阶级地位难以维持。而长期生活在“象牙塔”里以资本为核心的统治精英却无视百姓诉求,社会贫富差距不断扩大,底层百姓与精英阶层矛盾终于爆发。二是资本主义内在的根本性矛盾日益激化,即马克思说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资本精英与工人阶层矛盾是最根本的矛盾,也是资本主义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

特朗普就是准确把握了这一历史的变化和大趋势而取得白宫宝座的。这是美国国内政治矛盾激化与全球化变局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我们将目睹今后10年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复制”特朗普现象,步美国的后尘。一批左右翼政党将成为执政党。这是全球变局的最主要变数之一,必然会影响全球化走向和大国关系的演变。

美国无疑还是全球化主导力量。然而,美国对全球化和全球治理态度在发生转变,核心是美国想改变全球化的格局,制定新的国际规则,以重新掌控全球化利益的分配权。“全球化就是美国化”是美国推动这一轮全球化的核心理念。但当前美国朝野都认为,全球化已偏离了“美国化”的轨道,美国得利减少,中国等新兴大国获利过多。

为此,特朗普振臂疾呼“美国第一”和“实现美国复兴”的口号,发出新一届美国政府将推动改变全球经济治理规则的强烈信号,包括废弃TPP和NAFTA等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和重启双边自由贸易协定谈判,通过减税等办法鼓励制造业重返美国,花巨资重建美国基础设施和加强美国军事力量建设等。这些能否完全落实还要看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力量的博弈,但是大方向已经确定,只是速度和时间跨度问题。

“美国第一”和“实现美国复兴”一旦成为美国新政府的政策,将给全球化、全球治理和大国关系发展带来新的范式和框架。对中国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目前看,中国思想、中国方案将让中国在全球化和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深刻影响全球化走向。我们需要坚定地沿着全球化的道路往前走,也要适当进行调整,谨慎应对。

全球化本身不可能一夜之间消失。过去几十年,全球化大大促进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前所未有地使不同国家的利益交织在一起,在这个相互联通的网络里形成了谁也离不开谁的相互依赖和共同利益。关于全球化变局的讨论,应该是“再全球化”或者“优化全球化”,给予全球化“再定义”,来更好地规划全球化新时期的国际合作,而不是悲观地认为全球化即将就此消亡。

特朗普执政后中美关系如何发展,不仅事关中美两国根本利益,也关系到整个世界的前途。从历史观点看,中美关系基本面不会改变,它并不取决于谁入主白宫。  特朗普在竞选中发表过很多针对中国的过激言论,相信他上任后会有一些举动,目前尚难预测,但他作为美国总统不可能完全无视美国利益,我行我素,颠覆中美关系的基石。那么,特朗普上任后有可能做些什么呢?现在只能做些预测,虽然大家都知道预测最难,而且往往猜错。

其一,如果特朗普努力将美国的制造业迁回本土,中美之间贸易摩擦、倾销和反倾销案件将会增加,传统的双边贸易可能下降,中国将不得不与美国重新谈判双边贸易协定包括即将完成的《双边投资协定》。从积极的角度讲,特朗普希望修复美国基础设施的意愿为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提供了新的机遇。

其二,如果特朗普撤回就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所作承诺,巴黎协定将岌岌可危,中国与美国如何在全球治理其他方面加强合作将成为未知数,其他国家对大国合作提供全球公共产品的信用会产生怀疑。全球治理将进入动荡期。世界对中国继续引领全球治理的期望值将加大,中国的作用将广受关注。

其三,特朗普领导美国,有可能降低意识形态在外交中的分量,务实地发展美国国内经济,维护美国利益,中美之间在意识形态包括人权等方面的分歧可能不会像过去那样过多困扰中美双边关系。中美之间政治摩擦有可能通过双方多渠道的积极磋商而得到减缓。

其四,地缘政治上,基于特朗普“让美国再次伟大”的理念以及增加美国军事力量的决心,美国全球战略收缩与加强亚太再平衡战略将并行进行,而在亚太特别是西太平洋和南海,美国将继续增强军事威慑,以震慑中国。美国将继续增加和其亚洲军事同盟的关系,尽管美国会要求同盟国承担更多的安全开支。如果这样的话,中国东海和南海的紧张局势不太可能得到缓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基本面应该不会改变。

那么,中国能做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呢?

首先,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应当深入了解对方的战略意图和核心利益,共同确定两国关系的发展框架。

其次,中国应当鼓励美国继续扮演在全球治理中的重要角色,并积极参与联合国、G20、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活动,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促进全球自由贸易和投资,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以造福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再次,在推进全球治理过程中,中国要更积极地领导讨论和谈判,来制定新的治理规则或修改现有一些规则,以更好地维护全球治理体系,同时倡导渐进式的改革,使治理体系更好地适应全球化新时代的需要。从杭州G20峰会中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需要积极地与包括美国在内的G20成员国和其他国家展开广泛的磋商、讨论与合作,共同创新全球治理理念,开创国际合作新模式。世界不能重新回到“自扫门前雪”的相互割裂状态,惟有合作共赢才是出路。

中国政府“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字就是共同发展、合作共赢。近来,美国方面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态度有一些变化。有美国学者建议特朗普政府不要完全拒绝“一带一路”,而要仔细研究美国在其中可能获得的利益。美国学者提供了两方面标准去判断,一是“一带一路”不能动摇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地位,二是必须有利于美国盟友的经济发展。符合的就接受、支持,否则就反对。这自然反映了美国的霸权心态和高高在上看问题的良好感觉,但起码说明它不得不开始思考中国提出的新思想、新思路了。

总之,全球化是一个不断发展演变、充满跌宕起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波折和起伏。中美建交近40年的历史也是如此。今天我们面对的全球化新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在全球治理中,我们需要同其他国家尽可能多地寻找利益共同点,追求更多、更深层次的合作。中国不要被美国竞选中的一些言论所“蒙蔽”,我们要冷静观察它以后的政策和实际行动。同时,双方要努力增加互动和对话,塑造新型大国关系和“新全球化”,以创新全球治理的未来。中国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付出更多艰辛的努力,优化全球化、引领全球化。